关于城市规划的哲学思考.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城市规划的哲学思考

第13卷第3期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TSINGHUAUNIVERSITY Vol.13 No.3 1998 关于城市规划的哲学思考 邓 卫 摘 要 文章从哲学的角度对城市规划的一些基本命题,如规划的性质、目的、对象、依据、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等要素进行探讨,并在本体观、认识观、运动观、矛盾观、系统观、价值观这六个方面展开分析论述,以期将规划的理论研究引入到哲学的范畴。 关键词 城市规划 本体观 认识观 运动观 矛盾观 系统观 价值观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城市将逐渐取代农村而成为人类主要的聚居地,这就是城市化(Urbanization)的真实含义。今天,方兴未艾的城市化浪潮正席卷着中国大地,有关“城市病”的讨论也越来越为社会所关注而成为热点话题:交通堵塞、住房短缺、环境污染、热岛效应……。人们在感叹“都市居,大不易”的同时,往往把矛头指向了城市规划。作为一名城市规划工作者,在怨天尤人之前或许该扪心自问:城市的发展一日千里,而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是否显得牛步蜗程?尽管规划实践已相当丰富,而规划理论研究是否有些相形见绌?是否有必要进行一些哲学的思考,从哲学的高度去审视一些城市规划的基本命题,或许对于我们认识城市、认识规划不无裨益?本文试图抛砖引玉,就此问题展开讨论。一、关于城市规划的本体观(一)城市规划的性质是什么城市的诞生虽然距今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但古代的规划思想依然只是工匠们代代因循的朴素经验、与帝王们君临天下的礼制规章相结合的产物。现代规划理论肇始于19世纪上半叶空想社会主义者们改良社会的一系列措施和实践。1906年英国颁布了《住宅与城市规划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规划的地位。从那时起,人们对规划的本质属性一直难下定论:它究竟是一种科学、一门技术、一类艺术,还是一个政策?对此众说纷纭。所谓科学,是人们观察和了解世界的知识;技术则是人们利用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而艺术是人们的主观感受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与超越;至于政策,可说是有组织的社会团体为达某一目的而采纳的政治手段。城市规划拥有上述四个方面的一切特征,它既有科学的规律、又有技术的综合、也有艺术的创造,并最终成为城市政府的施政工具。然而归根到底,它的本质是一种政策。因为无论何种科学、技术和艺术,都可以是个人行为,为个人服务;而规划则是一种社会行为,为公众服务。它是受城市政府(或政府的职能部门)的委托,对城市的未来发展(包括土地划分、空间利用、建筑形式与环境保护等)作出预测与规定,然后经由有关立法程序而成为地方性法规,即从法律的角度规范一切团体与个人触及城市发展的行为。这就排除了任何个人专擅而为政府所独享,正如你不可能向某位个人纳税,你也不可能为某位个人去规划城市。规划和税收一样,都是政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城市规划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做城市规划,究竟是只对城市的物质环境进行组织与处理,从而把城市的发展纳入一种理想有序的状态?还是对城市现实的和预期的利益进行调节与分配?从表面看,似乎是前者。然而往深层次考虑,就会发现:由于规划主要着眼于对城市各种稀缺资源(如土地、水、能源……乃至建设资金)的配置,它实际上是对城市福利的分配。在资源有限、需求高度弹性而供给高度刚性的情况下,规划的结果必然造成部分人有所得、而部分人有所失;或有些人得之多、而有些人得之少。这就属于福利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只是规划师们往往未能自觉意识到这一点。须知下笔千钧,既能“点石成金”,也会“明珠暗投”,或许该以锱铢必较的理性思维,取代过分汪洋恣肆的浪漫情怀。(三)城市规划的对象是什么谈及城市规划,专业人士首先想到的是色彩斑斓的地块和纵横交错的管线;而一般人联想到的是鳞次栉比的建筑和错落有致的街巷———总之,都是一种物化概念,是把城市规划理解为各类物质规划,却偏偏忽略了创造和主宰这些物质的芸芸众生。有位美国的城市规划师H·J·甘斯就此曾经批评:在美国“规划师主要看到的是城市中自然和人工物质的一面,旨在对这些物质实体进行安排、再安排,创造出一个罗列有序———甚至静止不变的,有效的吸引人的社区。”而“几乎对生活在社区中的人毫无兴趣,不管是个人还是群体。”[1]同样,脱胎于苏联物质规划思想的我国城市规划理论,实质上也偏重于物质规划、局限于图面操作。规划师仅凭专业知识去决定“做”或“不做”以及“如何做”,而较少真正关心当地居民的所思所想,这就无形中将一己之好恶加之于众,不自觉地扮演起救世主的角色。殊不知城市规划的对象,应该是人而不是物。规划要为人服务,要体现人的价值与需要,要充分反映、服从和尊重当地民众的意愿,从而实现从物质规划到“人的规划”的角色转变。二、关于城市规划的认识观城市规划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认为:人的认识来自于实践。“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