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俗文化也是和谐红利
解放专栏:民俗文化也是和谐红利
文/孙敏 要英
核心提示:中国的城市化、城镇化是今后一个较长阶段全体人民期待共享的发展红利。但农村人口要真正融入城市,并不是只靠产业转移、就业培训和社保普及就能解决的,他们还需要民俗文化的传承、融合与创新,也就是精神的家园和心灵的归宿。
“如今中国大中城市里,年轻人总离不开苹果电脑、外国大片,却远离汉服、古琴……”日前造访上海的一位西方汉学家,这样描述他对我国青年和时尚的总体印象。感谢汉学家的提醒,笔者也就其感兴趣的三月三、端午、中秋等东方民俗文化,在传承问题进行了切磋。
什么是民俗文化?简言之:是指某一空间区域内地方民众在积淀与交流中形成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而在上海这面镜子中,国家综合实力和文明对比程度,决定了东西方民俗文化的交融态势。如在沿海开埠后最初的半个世纪,中国最大的外贸口岸由广州变成了上海,大量海外移民生活在今天的北外滩区域,“华洋杂居”的虹口成为海派文化的主要发源地。这一历史时期的“海纳百川”,既接纳周边的苏浙闽等外省劳动力,也广泛吸收西方文化,但在本地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再造上偏重后者。最典型的实例就是,上海方言的词汇量在这个时期突飞猛进,几乎每遇见一个外来的新鲜事物就会诞生一个新名词——洋火、洋钉、洋房、马路、自来水等,更多的音译词汇也迅速流传开来,如沙发、色拉、啤酒、麦克风、马赛克等,而建筑、银行、证券、出版、市政等行业系统用语也由上海普及到全国。显然,民俗文化的再造奠定了上海最初的历史地位。
今天的上海依然处在中国对外开放的最前沿,但国家综合实力和文明对比程度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不再是积贫积弱的国度,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文明对比中则出现了 “道路自信”和 “中国梦”。同时,900多万外省市人口成为新上海人,虹口就再度成为上海人口密度最高的区域。显然,这对上海民俗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活跃因子,并表现出复兴传统、溯源固本的社会性思维认同。如清明之后的农历三月三,近年来就越来越得到社会团体、社区以及学校的广泛重视。俗称“三月三”的女儿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俗节日,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农历三月初三。而 “佩兰祓禊、曲水流觞”,就是中国典籍的生动记载,即以沐浴、游园、相会、诗歌、书法等活动为主,是一个年轻女性展示自我、祈福交友、传承文化的快乐节日。“女儿节”的传统,早就流传到了韩国、日本、越南等国。如今在上海虹口等区域的民俗文化生活中得到“复活”,也可作为鲁迅所称“中国人自信力”的新佐证。
鲁迅先生在“华洋杂居”的虹口度过了人生的最后十年,他最担心的是在西方列强文化的包围下 “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他认为民俗文化传承是国人文化自信的根,因此在他的著作里有很多关于民俗节日的细致描写和美好抒情。现在,民俗文化传承的价值已不仅仅体现在提高民族自信上,还在于直接促进了人口大流动、社会大转型背景下的城市社会和谐。如通过 “阳光女孩”、“奋发女孩”等具体项目的评选,“女儿节”被注入了时代新内涵,在虹口区变得家喻户晓。在一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集中的学校,女孩子们不只是了解了汉服、祭祀、咏诵、击鼓等传统民俗礼仪,更进一步消除了移居上海初期的隔阂、寂寞、自卑、胆怯等普遍心理,从而带动了文化认同和邻里和谐。
如果说以往的“海纳百川”主要体现在开放包容方面,那么,今天和以后的“海纳百川”应该着重表现在吐故纳新领域。换言之,要提高“纳”的品位和质量。毋庸置疑,中国的城市化、城镇化是今后一个较长阶段全体人民期待共享的发展红利。但农村人口要真正融入城市,并不是只靠产业转移、就业培训和社保普及就能解决的,他们还需要民俗文化的传承、融合与创新,也就是精神的家园和心灵的归宿。文化的隔阂与心灵的锁闭,是农民工及其子女“留不下、回不去”的重要根源。要打破这一相对固化的社会发展瓶颈,我们有理由期待民俗文化在传承、融合与创新中,释放出更可靠、更温馨、更持久的和谐红利。
注:沐浴祓(fú)禊(xì)
农历三月三是我国古代的上巳(sì)节,这是一个流逝已久的节日。
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成群结队去水边祭祀饮酒,用浸泡过药草的水沐浴,青年男女谈情说爱,春游踏青。上巳节也被称之为古代情人节。
昨日,本报与橘子洲景区管理处、湖南师大文学院汉韵学社联合举办的“我们的节日”第二季——上巳节游春踏青活动在橘子洲喷泉广场举行,长沙近百位市民穿上传统的汉族民族服饰,在湘江之畔轮饮黄酒,体味先人们曲水流觞、饮酒作诗的美好意境。沉寂600多年的风俗悄然复苏。本报记者储文静长沙报道
在一个日朗风清、百花盛开的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