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析李贽诗歌的艺术特点.docx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李贽诗歌的艺术特点

浅析李贽诗歌的艺术特点摘要:李贽是明代晚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他在文学理论方面提出了“童心说”,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领域独树一帜。李贽的诗歌传世不多,但其诗歌创作有着他独特的艺术风格,也体现了他“童心说”的特点。他的诗歌不仅有批判封建社会的黑暗之作,也有珍视亲情友谊之作,还有对其人生遭遇的感慨。而其诗歌的语言大多通俗易懂,平白朴素,不拘泥于形式。关键词:李贽;诗歌;童心说;艺术特色李贽,是我国明代伟大的思想家、杰出的学者和文学家。本名载贽,号卓吾,又号宏甫,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泉州晋江人。他提出了“童心说”的文学理论观念,他认为“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认为童心是人在最初未受到外界干扰时毫无做作,绝对真诚的本心。如果失去童心,就是失去了真心,失去了做一个真人的资格。而人一旦不以真诚为本,就丧失了本来应该具备的完整的人格。由此可见李贽对童心的重视。他这一文学理论对其诗歌的创作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李贽诗歌的形式不拘泥于一般诗歌的格式,有些诗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绝句或律诗。在他的诗歌中常常出现一些打破常规的诗句,他会在七言诗中穿插五言诗句。例如《过桃园谒三义祠》“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谁识桃园三结义,黄金不解结同心。我来拜祠下,吊古欲沾襟。在昔岂无重义者,时来恒有白头吟。三分天下有斯人,逆旅相逢成古今。天作之合难再寻,艰险何愁力不任。桃园桃园独蜚声,千载谁是真兄弟?千载原无真兄弟,但闻季子位高多金能令嫂叔霎时变重轻。”,这首诗以七言为主,但是中间也有“我来拜祠下,吊古欲沾襟”的一联五言诗句,以表现他对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敬佩和感慨。而诗的尾联“千载原无真弟兄,但闻季子位高金多能令嫂叔霎时变重轻”,用了长达十七个字的句子,将桃园三义士真挚的友情与苏秦之妻嫂重金钱而轻亲情作比较,感慨当下社会人们已经不能像桃园三义士那般单纯的交往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不能重情反而重利。这么长的句子,读起来无丝毫的拗口之感,原因就在于诗人内心激荡着真挚的情感,不用如此长的句子就不足以表现其心中的感慨。李贽的诗歌没有刻意去模仿唐宋的诗歌体制,而是遵循了其内心的真挚情感,根据情感的变化选择适合情感抒发的诗句,而不在意诗句字数的多寡。李贽对是个体制的打破,正是他对本心的追随,对自己内心真实情感的表达,是对其“童心说”理论的一种实践。作为一位思想家,李贽敢于大胆怀疑封建社会的传统教条,其言行被当时的统治者和世俗之人目为“异端”,而且他又过着妻离子别、出家在外的生活,在时人眼里他似乎是个不近人情的人,但他却是一个外冷内热的人,所以他的孤独之感和精神上的压抑常常抒发于诗歌之中。在李贽的诗作中,对其自身遭遇的叙述占据了很大的比例。此外,他创作了有关亲情、友情、师生情等内容的诗歌,以表达他真诚的情感。李贽生活在明代晚期,国家动荡不安,社会风气重利拜金,政府官员腐败黑暗……而李贽又是一位性情中人,由此造成了他坎坷的一生。李贽于二十六岁考中福建乡试举人,三十岁出任河南辉县教谕,开始步入仕途。此后几经升迁,至五十一岁出任云南姚安知府,五十四岁辞官。在二十多年的为官生涯中,他关怀现实,勤政爱民。辞官之后他云游四方,访友论道、聚徒讲学、著述立说,而且抛家弃妻,落发为僧。《独坐》一诗,是他孤独生活的真实写照。“有客开青眼,无人问落花。暖风熏细草,凉月照晴沙。客久翻疑梦,朋来不忆家。琴书犹未整,独坐送残霞。”诗人以客居他乡,平常的独坐情景为题,深刻地表达了自己对来客的渴望,对朋友的思念,对家乡的怀念,也表现出他对生活的信心,这是诗人对晚年独居生活和其孤傲性格的写照。正因为他常年离家、独自生活,李贽对亲情的怀念与友情的思恋在其诗歌中表现的真切动人。在《夜半闻雁(其三)》中也写道“独雁虽无依,群飞尚有伴。可怜何处翁,兀坐生忧患。”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诗人对朋友的感情是真挚而丰富的,每有友人来访他都喜出望外,例如他的《喜杨凤里到摄山》写道:“忆别龙湖才几时,天涯霜雪净须眉。君今复自龙湖至,鬓里有丝君自知。”表现了他对杨凤里来做客的喜悦之情以及关切之心。而李贽对亲友的真切感情,在他的悼亡诗中也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些诗无论是悼念朋友、弟子,还是悼念妻子、儿子,都写得哀痛无限,感人至深。在其《哭贵儿(二首)》中“汝妇当更嫁,汝子是吾孙。汝魂定何往?皈依佛世尊。”“汝但长随我,我今招汝魂。存亡心不异,拔汝出昏沉。”表现出他对儿子逝世的一种悲切之心。在《哭黄宜人》组诗中写道“结发为夫妻,恩情两不牵。今朝闻汝死,不觉情凄然!”“不为恩情牵,含凄为汝贤。反目未曾有,齐眉四十年。”表现出李贽对妻子的恩爱与深深地怀念。也由此可以看出李贽虽然剃发出家,看似遁入空门,参禅悟道,实际上他还没有彻底的抛弃尘俗,仍然忘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