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研究区油藏基本概况
马寨油田卫95块南部位于河南省濮阳市岳村乡境内,南接胡状集油田,东北部为文明寨油田,东临卫城油田,西侧为内黄隆起。区域构造位置处于东濮凹陷西斜坡的北部,属于岳村鼻状构造在三台阶上的一个断鼻构造。
含油面积1.4Km2,含油层位沙三下1-7,有效厚度22.8m,石油地质储量252×104t,目前标定采收率40.2%,可采储量101.3×104t。
卫95块南部综合地质图 图1
(一)基本地质概况
卫95块构造整体是北部相对简单、南部复杂,主要发育储层是沙河街组沙三下地层。南部主要地质特征描述如下:
1、构造特征
区块东西两条边界断层分别为东倾的卫98断层和卫95-6断层,在它们之间发育的西倾断层与卫98断层向南交汇成角式断层圈闭,剖面上反映为反向屋脊式地垒结构,区块内部主要发育两组走向一致NE~SW,倾向相反NW、SE的次级断层。边部由于资料少,控制断块的大断层位置落实程度低;内部小断层因部分井分层不统一,断点位置需进一步证实。
2、地层简述
南部油藏的目的层是沙河街组沙三下地层,其岩性可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砂泥岩剖面,下部为盐膏层、无油气层发育;上部地层厚度400-460m左右,为深水相的黑灰色油页岩、灰黑色泥岩和棕黄色含油粉砂岩组成的不等厚互层,其中有砾岩发育。
3、储层特征
岩性为长石岩屑砂岩或岩屑长石砂岩,石英含量低,平均56%,长石含量平均21.7%,岩屑平均含量22.3%。胶结物以泥质和灰质为主,胶结类型以孔隙式为主。岩石以粗粉砂级为主,粒度在0.026-0.195mm之间,平均0.082mm,同时也有含砂砾岩的存在。由于砂体发育变化大,储层非均质严重:平面渗透率变异系数0.61,层间渗透率变异系数0.76。
从分析化验资料得出,油藏储层平均孔隙度20.35%,平均空气渗透率71.4×10-3um2,饱和压力1.19~3.08Mpa,地层原油粘度7.35mPa.s。
4、流体性质、压力系统
原始油气比低,为13.01-23.94m3/t,原油密度中等,在0.82-0.9t/m3之间,粘度较高,在14.63-51.47mPa.s之间;地层水矿化度高,在7.0×104mg/l~24.6×104mg/l之间,主要水型为Cacl2、Mgcl2;地层压力在16.24~17.08Mpa之间,压力系数1.0。
卫95块南部储层参数统计表 表1
综上所述,卫95块南部是一个构造较复杂、储层非均质严重、物性中等、低饱和、中粘度的常压层状油藏。本次研究主要是针对该油藏边部构造复杂、储量动用程度低,进行构造研究和储层认识,提高井网对储量的控制程度。
(二)区块开发历程及开发现状分析
1、开发历程分析
卫95块南部与整个卫95块是一起投入开发的,具有相同的开发经历,大体经历了以下五个开发阶段:
(1)弹性开采阶段(88.12~90.4)
区块分沙三下1-3、沙三下4-7两套开发层系,以200米井距、正方形井网交叉布井,由北向南滚动推进,集中实施油田初步开发方案。该阶段表现为"三快一低"的生产特点,即产量、地层能量下降快,含水上升快,弹性产率低:日产油由高峰期的271t下降到阶段末的192t,日降产79t;总压差达7.9Mpa,动液面由投产初期的1218m下降到1470m;综合含水上升到23.2%;阶段累计产油6.46×104t,弹性产率只有2.56%。
(2)注水开发高速稳产阶段(90.5~92.3)
针对开发井距大、天然能量不足、地层能量下降快的生产现状,及时完善注采井网,并在地层压力回升后开展整体压裂改造和提液,使油田产量逐步回升。该阶段表现为“四升一稳一高”的生产特点,即产液量、注水量、综合含水、地层能量回升,产油量稳定:日产液由250t上升到522t,日注水平达到463m3,综合含水由23.2%上升到62.5%,总压降回落到6.6Mpa,平均动液面上升到1222m;日产油稳升到196t;阶段含水上升率较高,达到了6.16%。
(3)综合调整治理阶段(92.4~94.12)
由于高速强采,含水上升速度和自然递减加大,油藏进入高含水开发期。为了进一步提高水驱动用储量,在沉积微相、储层综合评价、构造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开发井网,水驱储量增加29.6×104t,日产油稳定在200t左右,采油速度保持在2.9%,阶段含水上升率下降到2.4%,自然递减大幅减缓,由阶段初期的30.28%下降到9.31%。
(4)改善两个剖面、控水稳油阶段(95.1~99.2)
在油田进入三高开发阶段后,为进一步挖掘层间潜力,引进石油大学科研成果“PI”决策调剖技术,对水井进行多轮次整体规模调剖,改善两个剖面,同时配合开展以提高注水井分注率、分层注水合格率为主的“双70”达标活动,80%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