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人工降低地下水位.PPTVIP

  1. 1、本文档共7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__人工降低地下水位

双排、U型、环型布置 h ≥h1+△h+iL 高程计算公式: 式中: h-井点管埋深(m〕; h1-总管埋设面至基底的距离(m); △h-基底至降低后的地下水位线的距离(m); i-水力坡度; L-井点管至水井中心的水平距离,当井点管为单排布置时,L为井点管至对边坡脚的水平距离(m)。 计算结果尚应满足下式: h≤ hpmax 一般轻型井点6~7m。 式中 :hpmax-抽水设备的最大抽吸高度, 有关数据的取值: (b) i的取值:当单排布置时i=1/4~1/5; 当双排布置时i=1/7; 当环形布置时i=1/10。 (c)L为井点管至水井中心的水平距离,当基坑井点管 为环形布置时,L取短边的长度。 (d)井点管布置应离坑边有一定距离(0.7~1m),以 防止边坡塌土而引起局部漏气。 (a) △h一般取0.5~1m,根据工程性质和水文地质状况确定。 (e) 实际工程中,井点管均为定型的,有一定标准长度。通常根据给定井点管长度验算△h,如△h≥0.5~1m,则可满足。 计算公式如下: △h=h-0.2-h1-iL 式中:H’-井点管长度 0.2-井点管露出地面的长度 ③总管及井点管数量的计算: (a)水井的分类: (b)裘布依理论 抽水影响半径内,从含水层的顶面到底部任意点的水力坡度是一个恒值,并等于该点水面处的斜率;抽水前地下水是静止的,即天然水力坡度为零;对于承压水,顶、底板是隔水的;对于潜水适用于井边水力坡度不大于l/4,底板是隔水的,含水层是均质水平的;地下水为稳定流(不随时间变化)。 基本假定: 当均匀地在井内抽水时,井内水位开始下降。经过一定时间的抽水,井周围的水面就由水平的变成降低后的弯曲水面,最后该曲线渐趋稳定,成为向井边倾斜的水位降落漏斗。 右图为无压完整井抽水时水位的变位情况。在纵剖面上流线是一系列曲线,在横剖面上水流的过水断面与流线垂直。 依据裘布依理论得出以下公式: 无压完整单井的涌水量计算公式: r-为单井的半径(m)。 式中:R-为单井的降水影响半径(m); (C) 涌水量计算 但在井点系统中,各井点管是布置在基坑周围,许多井点同时抽水,即群井共同工作,其涌水量不能用各井点管内涌水量简单相加求得。 群井涌水量的计算,可把由各井点管组成的群井系统,视为一口大的单井,设该井为圆形的,可得出群井的涌水量计算公式: 式中: -群井降水影响半径(m) -水位降低值(m) 群井的涌水量计算公式: -环状井点假象半径(m) -环状井点系统包围的面积(m) -含水层厚度(m) 同理可推出承压完整井的涌水量公式: 式中:M-含水层厚度(m) 群井: r-井点管半径(m) l-井点管进入含水层的深度(m) 单井计算图: 无压非完整井的井点系统涌水量公式: 式中:H0-有效含水深度(或抽水影响深度)。 当计算出的 H0 大于实际含水层厚度 H 时,取 H0=H 表中:S’-为井点管内水位降落值(m) l-为滤管长度(m) 应用上述公式时先要确定x0,R,K 第一步:确定x0 由于基坑大多不是圆形,因而不能直接得到x0。当矩形基坑长宽比不大于5时,环形布置的井点可近似作为圆形井来处理,并用面积相等原则确定,此时将近似圆的半径作为矩形水井的假想半径: F -环形井点所包围的面积(m2) x0-环形井点系统的假想半径(m) 第二步:确定R 抽水影响半径,与土的渗透系数、含水层厚度、水位降低值及抽水时间等因素有关。 在抽水2~5d后,水位降落漏斗基本稳定,此时抽水影响半径可近似地按下式计算: 第三步:确定K 渗透系数 K 值对计算结果影响较大。K值的确定可用现场抽水试验或实验室测定。对重大工程,宜采用现场抽水试验以获得较准确的值。 (c)单根井管的最大出水量: (根) 式中:L-总管长度(m) -井点管最少根数 (d)井点管最少数量: d-滤管直径(m) (e)井点管最大间距: 注意: 实际采用的井点管间距D应当与总管上接头尺寸相适应。即尽可能采用0.8,1.2,1.6或2.0m且DD,这样实际采用的井点数nn,一般n应当超过1.1n,以防井点管堵塞等影响抽水效果。

文档评论(0)

panguo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