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论文《闲情偶寄中的科诨》 大学学位论文.doc

论文《闲情偶寄中的科诨》 大学学位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文《闲情偶寄中的科诨》 大学学位论文

一 概述 (一) 总论 中国古代戏剧理论中虽然没有像西方那样严格划分悲剧和喜剧概念,也没有系统的关于悲剧和喜剧的理论,但中国是一个有着丰富的喜剧精神传统的国家。“科诨”作为中国古典戏曲中的一种特殊要素,是营造喜剧情境,产生审美愉悦和娱乐快感的重要手段。 (二) 科诨的定义 科诨是插科打诨的简称,是传统戏曲中用以引人发笑的喜剧性穿插。在戏剧最初形成时就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集韵》中:“诨,弄言”。[1]《说文》:“弄,玩也”。[2]也就是说“诨”是玩笑滑稽的言语,把说出这种言语叫做“打诨”。徐渭在《南词叙录》中概括说:“科,相见、作揖、进拜、舞蹈、坐跪之类,身之所行皆谓之科。”[3]齐森华等人主编的《中国曲学大辞典》“科诨”条:“诨指滑稽性的语言。科与诨连用则指滑稽性的动作。”[4]上海艺术研究所编《中国戏曲曲艺词典》“科诨”条:“插科打诨的略称。戏曲里各种使观众发笑的穿插。科多指动作,诨多指语言。”[5]综上,我们可以看出“科诨”是戏曲创作、演出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我国古典戏曲构建喜剧性情境的一种重要手段。 “科诨”作为一种艺术,在我国历史悠久,戏剧萌芽之初就有“科诨”的影子。科诨虽然只是戏曲中的一个小小元素,但却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三) 科诨的发展历史 戏曲“科诨”最初源于俳优演艺,是一种滑稽艺术。在原始戏剧形态中有取悦神灵的巫覡,取悦观众的俳优。先秦两汉有“优”的表演,并且专门有供君主娱乐的优,如晋国优施、楚国的优孟,秦国的优旃……我儿,你如今年纪长成,爹爹要替你娶媳妇了。……(丑)爹爹,媳妇是什么东西?可是吃的么?(副净)又来说痴话了。媳妇是个妇人,娶来生儿子的,怎么吃得?(丑)我不会生什么儿子,你既要娶媳妇与我,我就央你替我生生罢。(副净)胡说。(丑)你不肯就罢,还有母亲在那,我央他替我生。(副净)一发胡说。母亲是个妇人,怎么会生儿子?(丑)你说母亲不会生儿子,人都说我是他生出来的。(副净背叹介)……[13] 泾河小龙到了娶亲的年纪却像个小孩,不谙世事又胡搅蛮缠,性情与年纪极不相符,有垒庵居士称这段科诨是“愈转愈妙,胜似憨哥十倍”。[14]这段科诨不仅让观众捧腹不止,而且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埋下了伏笔,就有了后来婚堂上的一场闹剧。整个过程营造了浓烈的喜剧氛围,而且推动了故事情结发展。由此可见,好的科诨是出于人物喜剧性格的自然流露,是剧情发展的客观需要。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李渔科诨中的“贵自然”既要求“诨”的自然,又要求“科”的自然,也就是在语言和动作上都要自然为之,语言不仅要有机趣而且是自然的流露。并且科诨的动作也是至关重要的,有时演员一个眼神,一个小小的手势就能达到滑稽调笑的效果,同时这些动作能与戏剧情节巧妙结合,既照顾到情节,又塑造了人物形象,活跃舞台气氛,因此这样的科诨在剧中显得尤为自然可贵。如《西厢记·请宴》中红娘去请张生赴宴,张生非常高兴: (小生)原来请我去做亲?我好快活也。(贴)我只见他欢天喜地,谨依来命。先生为何看了地下只管走来走去?(小生)小生客边乏镜,聊借天光以照我影。(贴)吓,原来如此。[15] 张生的舞台动作及语言都是由于内心兴奋而自然流露出的,是水到渠成,没有一丝牵强之感。自然而然出科诨可以使科诨的运用更为巧妙。 其次,李渔提出了科诨角色的个性化问题,也就是科诨要“重关系”。“科诨二字,不止为花面而设,通场脚色皆不可少。生旦有生旦之科诨,外末有外末之科诨,净丑之科诨则其分内事也。然为净丑之科诨易,为生旦外末之科诨难。雅中带俗,又于俗中见雅;活处寓板,即于板处证活。此等虽难,犹是词客优为之事。所难者,要有关系。关系维何?曰:于嬉笑诙谐之处,包含绝大文章,使忠孝节义之心,得此愈显。……作传奇者,苟能取法于此,则科诨非科诨,乃引人入道之方便法门耳。”[16]可以看出,在李渔一方面强调科诨的娱乐作用,另一方面认为科诨是一种很好的刻画人物的手段。科诨不专为哪个脚色所设,不同的脚色有各自不同的科诨,生旦也可以有科诨,只是生旦使用科诨就有一定的难度,所难的就是要掌握好嬉笑诙谐之外的实质。科诨应与身份相符,与脚色的社会地位及文化素养相对应。净丑的科诨可以从日常生活中信手拈来,而生旦的科诨相对要文雅一些,他们一般扮演文化素养高,有身份的人,多为书生士子,豪门闺秀,所以生旦的科诨常以典故或轶事为源。如李渔所说“在花面口中,则惟恐不粗不俗,一涉生旦之曲,便宜斟酌其词。无论生为衣冠仕宦,旦为小姐夫人,出言吐词当有隽雅春容之度;即使生为仆从,旦作梅香,亦须择言而发,不与净丑同声。以生旦有生旦之体,净丑有净丑之腔故也。”[17]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惊艳》中张生初见莺莺被莺莺的美貌惊得失态:(末云)和尚,恰怎么观音现来?(聪云)休胡说!这是河中开府崔相国的小姐。【元和令】颠不剌的见了万千,似这般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李天佑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