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钢结构的材料讲述.ppt

  1. 1、本文档共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钢结构的材料讲述

大纲要求: 1.了解钢结构的两种破坏形式; 1.较高的抗拉强度fu和屈服点fy; 2.较好的塑性、韧性; 3.良好的工艺性能(冷、热加工,可焊性); 4.对环境的良好适应性。 一、塑性破坏 破坏前有明显的塑性变形,破坏过程长,断口发暗,可以采取补救措施。 二、脆性破坏 坏前没有明显的变形和征兆,破坏时的变形远比材料应有的变形能力小,破坏突然,断口平直、发亮呈晶粒状,无机会补救。 一、受拉、受压、受弯及受剪时的性能 (一)一次拉伸时的性能 1.条件:标准试件(GB228—63),常温(20℃) 下缓慢加载,一次完成。含碳量为0.1%-0.3%。 标准试件:lo/d=5、10;lo-标距; d --直径 (4)强化阶段(DE段) B.对无明显屈服点的钢材 3.应力应变曲线的简化 1)fy与fb相差很小; 2)超过 fy到屈服台阶终止的变形约为2.5%--3%,足以满足考虑结构的塑性变形发展的要求。 (2)钢材在静载作用下: 强度计算以fy为依据;fu为结构的安全储备。 4.单向拉伸时钢材的机械性能指标 (1)屈服点fy--应力应变曲线开始产生塑性流动时对应的应力,它是衡量钢材的承载能力和确定钢材强度设计值的重要指标。 同单向拉伸时的性能,屈服点也相差不多。 二、冷弯性能 三、冲击韧性 衡量钢材在动力(冲击)荷载、复杂应力作用下抗脆性破坏能力的指标,用断裂时吸收的总能量(弹性和非弹性能)来表示。 (a)梅氏U型缺口 (b)夏比V型缺口 由试件断裂吸收的能量Cv来衡钢材的冲击韧性, 单位:J。Cv受温度的影响 冲击韧性试验装置 钢材的机械性能指标 1、屈服点fy; 2、伸长率δ; 3、抗拉强度fu; 4、冷弯试验; 5、冲击韧性Cv (包括常温冲击韧性、 0度时冲击韧性 负温冲击韧性)。 一、化学成分 普通碳素钢中Fe占99%,其他杂质元素占1%; 普通低合金钢中合金元素<5%。 1. 碳(C):钢材强度的主要来源,随其含量增加,强度增加,塑性降低,可焊性降低,抗腐蚀性降低。 一般控制在0.22%以下, 在0.2%以下时,可焊性良好。 2.硫(S):有害元素,热脆性。不得超过0.05%。 3.磷(P):有害元素,冷脆性。抗腐蚀能力略有提高,可焊性降低。不得超过0.045%。 4.锰(Mn):合金元素。弱脱氧剂。与S形成MnS,熔点1600℃,可以消除一部分S的有害作用。 5.硅(Si):合金元素。强脱氧剂。 6.钒(V):合金元素。细化晶粒,提高强度,其碳化物具有高温稳定性,适用于受荷较大的焊接结构。 7.氧(O):有害杂质,与S相似。 8.氮(N):有害杂质,与P相似。 9.铜(Cu):提高抗锈蚀性,提高强度,对可焊性有影响。 三、钢材的硬化 冷作硬化——当荷载超过材料比例极限卸载后,出现残余变形,再次加载则比例极限(或屈服点)提高的现象,也称“应变硬化”。 时效硬化——随时间的增长,碳和氮的化合物从晶体中析出,使材料硬化的现象。 应变时效——钢材产生塑性变形时,碳、氮化合物更易析出。即冷作硬化的同时可以加速时效硬化,因此也称“人工时效”。 四、温度影响 250℃左右抗拉强度略有提高,塑性降低,脆性增加—兰脆现象,该温度区段称为“兰脆区”。 260~320℃产生徐变现象。 600℃左右弹性模量趋于零 ,承载能力几乎完全丧失。 当温度低于常温时,钢材的脆性倾向随温度降低而增加,材料强度略有提高,但其塑性和韧性降低,该现象称为低稳冷脆。 五、应力集中 1.应力集中的概念 构件表面不平整,有刻槽、缺口,厚度突变时,应力不均匀,力线变曲折,缺陷处有高峰应力—应力集中。 3.减小应力集中现象的措施 六、反复荷载作用(疲劳问题) 八、焊接残余应力 讨论: 2.钢材的疲劳 5.影响钢材疲劳的主要因素 B. 对于非焊接结构和轧制钢材 (3)应力循环次数N(疲劳寿命) 由试验结果,以及上述分析可知钢材的疲劳强度主要与构件和连接分类(内部缺陷、应力集中、残余应力)、应力循环次数和应力幅有关。 二、疲劳强度计算 (二)变幅疲劳和吊车欠载效应系数 1、不出现拉应力的部位可不计算疲劳。但对出现拉应力的部位,例如σmax=140N/mm2,σmin=-10N/mm2和σmax=10N/mm2,σmin=-140N/mm2 两种应力循环的应力幅都是150N/mm2 ,疲劳强度相同,显然不合理。 2、螺栓受拉时螺纹处的应力集中很大,疲劳强度很低,常有疲劳破坏的实例,但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