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童年”在儿童育中的内涵及研究价值.doc

“生态童年”在儿童育中的内涵及研究价值.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态童年”在儿童育中的内涵及研究价值

“生态童年”在儿童教育中的内涵及研究价值  将“生态”与“童年”组合为一个具有全新意义与内涵的词组是颇具洞察力的尝试。现今,自然与生态问题不仅在学术界是一个热门话题,在现实生活中,也早已是各方关注的焦点问题。而“童年”,自从它于 20 世纪 60 年代在社会学领域被研究开始,从西方到中国,也同样成为了学术界研究的重要对象。如今,我们将“生态”与“童年”两个当下备受关注的词语组合在了一起。这一提法最初经由着名儿童文学作家王一梅所提出,旨在重点关注现今教育中的儿童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而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生态童年”不应该仅限于儿童文学文本的教育之中,它更应该在儿童个体、家庭与社会教育的多元联系中被阐释。   一   “生态童年”由“生态”与“童年”两个独立的词语而来。“生态”作为一个词语,有多种解释。现今学术界所用的“生态”这一概念源自于自然科学领域。1866 年德国生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首次在《有机体的一般生态学》中定义了“生态学”这个概念,即“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最初它只是生物学的分支学科。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由于人类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生态”一词的范畴不断扩大,“生态学”的定义也已经发展成为“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同时,它也渗入到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如生态文学、生态伦理学、生态哲学、生态美学和生态批评等等。   “生态童年”中的“生态”与社会科学领域的“生态”一样,主要是指一切生物环境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或它们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而这里所讲的生物环境是指生物物种之间和物种内部各个体之间的关系。   “童年”与儿童息息相关。它可以泛指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这段时期。更精细地讲是指从出生到青春期这段时期。对童年的界定,不同的学科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和话语体系。对童年问题的研究最早发生在社会学领域。20 世纪 60 年代,西方社会历史学家阿里耶斯在其着作《童年的世纪》一书中指出童年是一个社会学概念,即意味着童年是由社会历史建构的。这一命题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在此假设下,随着社会的发展西方学者从社会学、人口学、历史学、文化研究等领域对童年进行了研究。而以教育学与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成就最为突出。这些理论对中国儿童的童年问题的研究同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此学术背景下,我们认为,简单来说,儿童的生活就是童年。儿童的生活则包括从婴幼期到青春期这段时期内儿童的生活状态、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   “每一种童年,都是某制式历史文化在一个幼稚的生命上的化身。”[1]P335近代社会,在成人自我意识的觉醒与对人自身的剖析与挖掘下,我们必须接受这样的事实:   1、活在不同时空下的孩子,由生而长,长而育,他们是某种特定环境的产物,而他们的童年也必将呈现不同的特征。如希腊时代的儿童与中国明代之儿童。   2、西方世界对儿童与童年的假设,夹其文化中优越的现代性与科学性,成为儿童研究领域之主流与标准。西方对儿童与童年所做的体系完备、颇具前瞻性的研究,多维度地为我们揭示出儿童所具有的普遍性与恒定性的本质。   3、个别、具体的儿童都不相同。“每个人都有他自己创造性精神,这使他成为一件艺术品”[2]P144。蒙台梭利强调儿童独特个性特点的表述与我们认同所有的规律是同等重要的。   因此,围绕儿童所展开的一切,都是有规律可循的,但同时又是具有独特性的。   我们所倡导的“生态童年”的提出便是建立在承认儿童、童年相关事实的基础之上的。通过这个概念,我们要传达的不仅是如何处理儿童与生态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如尊重自然一般尊重儿童的生长与发展的规律,同时注重构建适合每个个体儿童成长所需要的内部与外部的环境。   二   “生态童年”不是一个哗众取宠的抽象概念。它是在观察当下中国儿童童年的生存现状的基础上进行思考所形成的一种观念。这一思想观念的形成源于对生态学的基本规律和深层生态学理论的本质性理解。“生态童年”之“生态”不仅是我们的思想中的重要内容构成,更是我们思想的立论基础。如前文所言,我们的“生态童年”的提法,最初基于对当下中国儿童教育现状的思考,以及对儿童文学中的大自然主题和大自然文学的关注。   近几年“,自然缺失症”成为儿童教育领域的新问题。这一概念,是由美国记者兼儿童权益倡导者理查德·洛夫在《林间最后的小孩》一书中,针对现代欧美国家儿童群体所显现出的一些令人担忧的发展趋势,如肥胖率增加、注意力紊乱和抑郁等问题而提出的。这些问题的出现与儿童缺少和自然的接触有极大关系。当下,这些令人愕然的问题在我国的儿童身上也逐步显现出来,并有发展扩大的态势。据 2009 年一项对 16 个国家 2400 位母亲进行的调查中显示,54%

文档评论(0)

zyongwxiaj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