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电力市场建设几个质问题的再探讨
对电力市场建设几个本质问题的再探讨原载《中国能源报》2011年11月21日24《思想》版2009年,我与电监会市场监管部刘宝华主任、赵学顺博士等一同写了一篇《电力市场建设几个本质问题的探讨》,在国家电监会《研究与参考》发表,在业内引起一定的反响。两年后,朱成章老先生(原能源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专门就该文给我来了一封长信,对文中几个问题提出了一些不同意见的探讨,结合朱老先生的意见,我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再思考,现谨将一些想法记录下来,以供业内人士批评指正。一、关于电力产品和服务商品属性的问题对电能属性的认识和界定,从根本上影响电力工业管理模式的选择,决定电力市场改革与建设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所以对这一问题做充分的探讨是很有必要的。一直以来,很多场合包括经济学教科书都将电力作为准公共产品的代表,我认为这是经不起仔细推敲的。首先从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的理论定义来看,电能几乎完全不符合其特性定义。公共物品是可以供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所谓非竞争性,是指某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会影响别人同时消费该产品及其从中获得的效用,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为另一个消费者提供这一物品所带来的边际成本为零。所谓非排他性,是指某人在消费一种公共物品时,不能排除其他人消费这一物品(不论他们是否付费),或者排除的成本很高。根据这两大特性,公共物品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纯公共物品,即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第二类公共物品在消费不具竞争性,但可以较轻易地做到排他,称为俱乐部物品(club goods);第三类公共物品刚好相反,即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但是却无法有效地排他,称为共同资源或公共池塘资源物品。后两者又统称为“准公共物品”,即不同时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一般具有“拥挤性”的特点,即当消费者的数目增加到某一个值后,就会出现边际成本为正的情况,而不是像纯公共物品,增加一个人的消费,边际成本为零。准公共物品到达“拥挤点”后,每增加一个人,将减少原有消费者的效用。除了以上两大特性,公共物品还具有强制性和无偿性:强制性是指公共物品自动提供给全部或一定范围内所有社会成员,不论你是否愿意;无偿性是指消费者消费这些物品可以不支付费用,或仅支付远低于边际效用或边际成本决定的价格。以上四项特性,当笼统地对照交付到用户手中的电能时,显然是无一成立的:首先,电力恰恰是具有排他性的,在我国长期存在的轮流拉闸限电就是典型的佐证,当电力供不应求时,一部分用户享有用电权,另一部分用户的用电权就必然被剥夺;其次,电力是具有竞争性的,电力产品和服务,从电量、容量到辅助服务和输电权,全部都可以方便、低成本地分割和计量,从而确保每一个使用者边界清晰;同时电力显然也是非强制性和有偿性的。即使对照准公共物品的标准,即有限的非竞争性和局部的排他性,电能本身也并不具备。但如果将电能的生产、流通和分配切割来看,我们发现在电能的流通环节,即输配电服务和“电力可靠性”还是具备一定的“准公共物品”特性:在输电线路没有发生阻塞时,当电力可靠性没有受到威胁时,同一系统的全部用户可以无边际成本或低边际成本地享有这一服务和效用,但当输电阻塞或可靠性事件发生时,边际成本将迅速转正并飙升。即便如此,现代信息和计量技术的发展,经济理论的进步,以及在输电权、辅助服务和可靠性电价产品方面的成熟实践,已经完全可以做到将这一准公共物品商品化了。而另一方面,电能的商品属性实际上天然地一直存在着。在电力出现的早期,电力的生产和使用以在同一地点为主,其买卖和消费机理与其他商品相比没有多大不同。随着用电规模的发展,异地生产、远距离传输、发用电隔离逐渐成为电力生产和分配模式的主流;而伴随这一模式的变迁,是电力工业生产关系从私有局部垄断为主流向公有一体会垄断为主流变迁,电力的商品属性逐渐被湮没,而成为一种被各国政府严格控制或者专营的特殊物品。通常我们讲到电力的特殊性,会从其不可经济储存特性、产供销同步完成特性、特殊的网络物流传输特性,以及生产、使用单元相互影响的外部特性等物理特性寻找原因,但实际上,并不是电力的物理特性决定其需要政府的控制,而是电力的最广泛渗透特性和不可替代特性决定其自然地被各国政府看中和利用。如同“货币天然不是金银,而金银天然是货币”一样,当电能成为渗透到每一个生活和生产环节的不可替代的物品时,各个现代国家的政府很自然地会将其拿过来担当财政职能。所以,电能的商品属性在较长一段时间和在绝大部分地区被湮没以后,取而代之的,实际上倒并不是公共物品属性,而是财政手段属性,我们可以称之为“盐铁属性”。将某些商品(准确的说应该是物品,因为一经控制便失去了商品属性)的价格,及其生产和流通都由政府管控起来,担当起政府重要的甚至是主要的财政和转移支付职能,这样的做法在古今中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