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学院中医诊断学课程示范电子教案.doc

中医基础学院中医诊断学课程示范电子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1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案,小学教案,全册教案,教案设计,教学设计,教案全集,全册教学设计,全本教案

 PAGE \* MERGEFORMAT 138 中医基础学院《中医诊断学》课程示范教案 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教研室中医诊断学授课题目(章节)绪论:一、中医诊断学学科属性 二、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课时2教 学 目 的掌握“诊断”“诊法”的含义; 理解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了解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了解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大体过程 学习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授 课 设 计1.同步播放多媒体课件; 2.授课中采用讨论的方式广泛发动同学对中医学的学科属性发表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使同学加深中医诊断学的学科属性的理解。 3.以中医诊断学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标志性成果——理论典籍为主线,简要介绍中医诊断??在各个发展时期的学术特色,使同学对中医诊断学的形成和发展有初步了解。 4.展示《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脉经》等书籍,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预 习 要 点 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 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复 习 要 点何谓诊断?何谓中医诊断学? 试述病、证、症状、体征和证候的含义。 简述中医诊断三大原理和三大原则的内容。 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舌诊专著是哪部书?作者是谁?参 考 书 目 《内经》、《伤寒杂病论》、《脉经》、《医学心悟》等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教具及时间分配一.简述诊断、中医诊断学及其地位 诊,是诊察,了解的意思;断,是分析,判断的意思。 诊断,就是对来诊者的身体健康或患病情况所做出的一种概括性判断。 二.介绍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诊法、诊病、辨证、病案 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达变 四.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整体审察、诊法合参、病证结合 五.介绍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 1、《内经》在诊断学方面的贡献:提出并运用四诊、认为诊断疾病必须结合病者的内、外因素加以考虑、对辨证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贯穿了诊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诊断思路。 2、西汉·淳于意首创“诊籍” 3、东汉·张仲景著的《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第一部把中医理论和中医临床密切结合起来的著作。他提出的六经辨证,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 4、西晋·王叔和所著的《脉经》是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 5、隋·巢元方等所著的《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部论述病源与证候诊断的专著。 6、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提出三因说为病因辨证奠定了基础。施发《察病指南》绘制脉图33幅,以图示脉,便于学生领会。 7、元代·敖氏《伤寒金镜录》为我国第一部舌诊专著。 8、明代·张介宾《景岳全书》中以“二纲”“六变”的形式总结出八纲辨证的方法;“十问歌”成为后世问诊的准则。 9.李时珍《濒湖脉学》以歌诀的形式总结出28脉的体象、主病和相类脉的鉴别。 10.清代·叶天士《外感温热篇》创立“卫气营血”辨证方法;吴鞠通《温病条辨》创立“三焦”辨证的方法。 六.介绍学习中医诊断学的方法 1.熟练地掌握中医基本理论 2.理论联系实际,反复临床实践。 3.学会辨证思维方法。第一课时: 10min 组织学生讨论中医诊断学的学科属性 5min 30min 第二课时 展示中医诊断学经典著作照片及实物 40min 中医基础学院《中医诊断学》课程示范教案 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教研室中医诊断学授课题目(章节)第一章 问诊:1. 问诊的方法和问诊的内容 2. 掌握各种寒热的临床意义课时2教 学 目 的 熟悉问诊的方法和问诊的内容 掌握各种寒热的临床意义教学重点、难点 1、“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 的理解 2、 寒热往来的临床表现。 3 、不同病证潮热的鉴别。授 课 设 计 以问诊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理论性成果——理论典籍为主线,简要介绍问诊的发展历程,使同学对问诊的发展有初步了解。 教师讲授并示例,以加深学生理解。预 习 要 点 寒热的类型、特点及临床意义 复 习 要 点1、“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何谓潮热?潮热有几种?各种潮热有何特点? 3、何谓微热?微热的成因是什么? 4、何谓寒热往来?有几种类型?其成因是什么? 5、何谓壮热?何谓恶寒、畏寒、恶寒发热?各见于何病证?参 考 书 目 庄泽澄. 恶寒、畏寒之我见.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4 庄泽澄. 表证探析. 庄泽澄. 论寒热往来. 山东中医杂志,1997,9,387

文档评论(0)

chunyanf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