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村工业化·城化特征及展望.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浙江农村工业化·城化特征及展望

浙江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特征及展望 【作 者】浙江省计经委农业处课题组 【作者简介】课题组人员:魏芳勋 叶晓云 朱瑞清 纪希平 沈国良 LL 浙江省农村城镇化起步较早,但早期发展比较缓慢,而且波动较大,至1978年,全省城市化水平仅14.05%,建制镇只有160多个,城镇功能也显得比较单一。80年代开始,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商品经济发展,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步入加速发展阶段。1993年我省城市化水平提高到30.5%,建制镇增加到917个,小集镇(大部分是乡镇政府驻地)有2000多个,农村小城镇功能趋于增强和完善。   一、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基本特征和作用   (一)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呈相互促进型发展 80年代初期,我省农村以农业为主,在农村产业结构中,农业占到60%,农村工业仅占26.8%。经过十多年发展,1993年农村产业结构中,农业份额下降到15.9%,农村工业比重提高到74.4%。农村工业化加速推进的同时,城市化水平也由14%提高到30.5%。城镇建设不仅速度加快而且规模不断扩大,作用逐步增强。据有关资料估算,1993年我省建制镇平均占地面积62.4公顷,平均居住人口约7000人,其中农村迁入的约4500人,占64.3%。917个建制镇的非农行业总产值占全省非农行业产值的72.4%,其中农村工业产值占全省农村工业产值的76.7%。农村城镇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阵地。   (二)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 乡镇工业和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加快了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1978年——1993年,有700多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年均递增11.7%。1978年非农产业劳动力占农村总劳动力的比重为4.6%,1993年上升到41.2%。从地区分布来看,杭嘉湖宁绍平原,温黄平原和铁路沿线,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较快。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浙西南地区,如衢州、丽水等地相对较慢。1993年杭、宁、温农村从事二、三产业的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比重分别高达43.5%、49.4%和48.3%,而衢州和丽水地区则只有28.2%和22.1%。从发展的类型看,杭嘉湖宁绍地区由于乡、村企业是农村二、三产业的主体,乡、村企业成了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渠道和蓄水池。如1993年这些地区乡村企业劳动力268.8万人,占全省乡村企业劳动力的64.2%。温州地区则从家庭工业、联户企业开始起步,到80年代中、后期,发展到以私人企业、股份合作企业为农村企业组织的主导形式,因此村以下劳动力就占相当高的比重,如1993年达37.4万人,占全省村以下工业劳动力的1/4。还有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以省内为主的,这与我省工业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有关。1993年全省外出劳动力为83.73万人,仅占非农产业劳动力866.48万人的9.7%。   (三)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促进了城乡经济的交融 1)城乡工业交融。农村乡镇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城市工业的支持。经济发达的浙北和浙江沿海地区及靠近城市的乡村,正是得益于与城镇相距较近或处于城乡结合部等优势,接受城市经济、技术、信息等方面的辐射,因此乡镇工业的发展就尤为迅速。如农业人口占全省62%的杭、宁、温嘉、湖、绍地区1993年乡村工业产值达1865.74亿元,占全省乡村工业产值的76%。 2)城乡市场交融。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大发展,为适应商品经济流通扩大的需要,各种专业市场在城镇大批建立,我省温州地区是各类商品专业市场建立最早、发展最快的地区。到80年代后期和进入90年代,我省农村市场建设、发展进程大大加快。据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至1993年底全省已有各种商品市场4300多个,与此同时,生产资料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也正在发育壮大,为我省城乡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增强了农产品有效供给能力 农村城镇化和工业化不断推进,农业生产的产业化和组织化程度也逐步提高,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有力地促进了农副产品有效供给增加。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从总体上看,我省农副产品无论是数量、质量和品种等都有了改善。以小城镇为依托,以农产品基地建设为基础,工贸企业为龙头的农村经济经营实体可望逐渐成为区域性农业开发基本类型。如建德乾潭镇利用城镇发展优势,加快了“一优两高”农业的步伐,依托小城镇,建立八大农业商品基地,即万亩优质米、50万羽禽蛋、1000亩青梅、2000亩蔬菜、2000亩蚕桑等基地,农业和非农业得到了协调发展。   (五)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增强了我省城镇密集带的集聚程度和辐射作用 我省城镇大体呈两带一轴布局。一是杭州湾“V”字型城镇发展密集带。这是我省经济集聚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双高区域。一方面依托大中城市优势,小城镇发展迅速。另一方面与全省经济布局重点相适应,尤其是港口开发和基础产业的建设,带动这一

文档评论(0)

zyongwxiaj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