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低碳经济发展径研究——基于面板 数据的实证分析.doc

浙江省低碳经济发展径研究——基于面板 数据的实证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浙江省低碳经济发展径研究——基于面板 数据的实证分析

2011年浙江省“挑战杯”大学生 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作品 作品名称:浙江省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基于面板 数据的实证分析 作品类别: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1引言 2 2文献综述 2 3碳排放的测算 4 3.1测算方法 4 3.2数据来源 4 3.3实证结果 5 4碳排放的特征研究 6 4.1研究方法 6 4.1.1定性研究 6 4.1.2定量分析——基于环境的库兹涅茨曲线(EKC) 6 4.2数据来源 7 4.3实证分析 7 4.3.1碳排放的基本特征 7 4.3.2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9 5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 11 5.1研究方法 11 5.1.1kaya恒等式 11 5.1.2分解分析法 12 5.1.3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 14 5.2数据来源 15 5.3实证结果 15 6结论及政策建议 18 7参考文献 19 工业化进程中的碳排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以浙江省为例 摘要:全球气候变暖所引发的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频繁发生等问题,正在给人类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如今,气候变化问题已不仅仅是一个科学问题,而是一个全球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理论界认为,导致气候变暖的祸首是人类活动大量排放的温室气体,而温室气体又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气体。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当前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手段。 从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到1997年的《京都协议书》和2007年的《巴厘岛路线图》,再到最近的哥本哈根会议、坎昆浙江省“十一五”以年均增长7%的能源消耗支撑了年均11.8%的经济增长,能源利用水平和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居全国前列。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EKC)来验证经济增长与碳排量二者之间的关系,并验证经济增长和碳排放量之间是否符合EKC曲线的假设。在该领域的研究中,定量研究占据了主导地位,并且大部分的研究都证实了EKC曲线的假设。Michael Tucker(1995)以人均碳排放量和人均GDP作为研究对象,对全球137个国家21个年份的碳排放量与GDP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二次回归函数。Roberts和Grimes(1997)通过对若干国家的单位GDP碳排放和人均GDP二者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提出单位GDP碳排放和人均GDP之间的关系已经从1962年的直线形转变为1991年的倒U形。王中英,王礼茂(2006)通过相关分析探讨了中国GDP的增长与碳排放二者之间的关系,并得出二者有明显的相关性(R2=0.9851)。朱永彬,王铮等人(2009)基于EKC曲线及其改进模型,首先从理论上得到了最优经济增长率与能源强度之间存在倒U曲线关系的必要条件,并预测了能源高峰阀值出现的时间和人均GDP的数量,同时还分3种情景模拟了可再生能源替代政策对碳排放高峰的影响。 而对于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研究则始于Shrestha Timilsina(1996),他们采用Divisia指数分解法对包含中国在内的亚洲12国电力行业的二氧化碳强度变化的研究。研究表明在1980-1990年期间影响中国电力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主要因素是燃料强度的变化。Ang et al.(1998)运用对数平均Divisia指数(LMDI)分解法,对中国工业部门消费能源而排放的二氧化碳量进行研究。这种处理有效地解决了分解中的剩余项问题,而且能解决数据中的零值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中国1985-1990年工业部门总产出的变化对该部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产生了比较大的正向影响,而工业部门能源强度的变化对二氧化碳排放量起了较大的抑制作用。随着关于碳排放量影响因素研究的深入,基于能源消费的碳排放量影响因素的研究也日益丰富。Wu et al.(2005, 2006)研究了能源供应量、能源消耗量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关系,并且在能源驱动因素贡献度的测算方面做出了有创新性的工作。宋德勇和卢忠宝(2009)采用两阶段“LMDI”方法,研究了经济周期性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徐国泉等(2006)通过研究经济发展对拉动中国人均碳排放的贡献率来研究能源效率、能源结构对抑制中国人均碳排放的影响,结论认为贡献率呈倒“U”型。吴巧生等(2006)则运用Laspeyres指数法及其分解模型,对中国能源消耗强度进行分解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得出能源效率的提高导致中国能耗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以上文献回顾表明,现有关于碳排放的研究多数是基于国家层面的分析,几乎很少涉及省(市、区)层面的研究,从而使得地方决策者在制定节能减排的政策时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同时,关于因素分析的指标设定发面,主要围绕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与人口增长三大因素,关于产业结构这一

文档评论(0)

zyongwxiaj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