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庸之道》复习.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庸之道》复习

中庸之道:中庸思想,和而不同的深刻哲理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提要】什么是中庸之道?以中道行事,不走极端;执两用中,实行稳健的主张;符合社会人生常道,做到合情合理;宽容包纳,和而不同。——礼之用,和为贵。(善恶分明) 【模拟练习】 ①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根据上述材料,说说你对“中庸”与“和”的理解。“中庸之道”是否等同于“折中主义”?请例举现实生活中能体现中庸之道思想的事例并简要分析。 【参考解答】 A.中庸是儒家重要的思想,宋儒说,不偏不倚谓之中,平常谓之庸。中庸就是不偏不倚的平常道理。 B.“中庸”与“和”是通过做事适度在矛盾中求统一。中庸不是无原则地调和,而是在一定的原则下寻求矛盾各方的协调与和谐。 C.折衷主义是指把各种不同的观点无原则地拼凑在一起的做法及有关理论。其特征和表现是:把矛盾双方等同起来,不分主次;把对立双方调和起来,混淆是非;把一事物的许多属性不加区别地东抽一点,西抽一点,作完全偶然的机械的拼凑;在原则问题上模棱两可。 D.不能把中庸等同于折中主义。 京戏著名演员表演,总讲究不瘟不火。优秀的歌手在热情地歌唱时,情真又能自持。工人炼钢需注意火候,做政治工作要掌握分寸。一句话:“过”与“不及”都不好。“不及”就是“不够”,许多人都知道这是不好的,或者说这是“不够好”。“过”就是“过火”,“过了火”,却往往容易被认为好。说这是“深”、“透”,是“彻底”,难道不好吗?其实过了头,常常把好事做成坏事。事情做得过一分,就会走向反面。失眠不好,睡觉睡得着就好;但睡觉过多就可能变成懒汉。劳动好,但劳动过累,就要妨碍健康。而对健康过于注意的人,又常常会造成精神上的一种负担,老是疑心自己有病,结果反而把身体搞坏了。列宁说过:“只要向前多走一小步——看来仿佛向同一方向前进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这话讲得多么深刻。 ②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结合文段请说说孔子认为“民鲜久矣”的原因。 【参考解答】 中庸之道,在于它的中正持平,聪明的人理解得过了头,愚蠢的人理解得达不到,这过头和达不到都是有损于中庸的。有才能的人做过了头,不好的人怎么做也达不到要求。所以能达到中庸的人就少之又少了。难就难在要注意分寸,掌握一个“度”。不偏不倚。 ③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子)曰:“赐也亦有恶乎?”(子贡)曰:“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1.请用自己的话,解说孔子的“中庸之道”。(不超过40字)(1分) 2.孔子、子贡的言论是否符合“中庸之道”?请简要分析。(3分) 【参考解答】 1.“中庸之道”是一种行事的道德标准,指做人处事要守正不偏,无过不及。(1分) 2.孔子、子贡的言论符合“中庸之道”。(1分)孔子“恶”人违背仁德,偏离“中庸之道”。(1分)?? 子贡“恶”人混淆仁德,假托“中庸之道”。(1分) ④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