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换通风三节点法建模ppt讲述.pptx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加辐射顶板的置换通风系统的简化模型 目录 置换通风的原理 置换通风方式的特性及优缺点 模型的建立 中性高度的确定 模型的验证 结论 置换通风的原理 置换通风是将新鲜空气直接送入工作区(温度通常低于室内工作区的温度),较凉的空气由于密度大而下沉到地表面,并在地板上形成一层较薄的由新鲜空气扩散所形成的空气湖。室内热源产生向上的对流气流,与较凉的新鲜空气随对流气流向室内上部流动,从而形成室内空气运动的主导气流。排风口设置在房间的顶部,将污染空气排出。热源引起的热对流气流使室内产生垂直的温度梯度。 置换通风的特性 1.室内温度和污染物浓度呈层状分布. 根据羽流理论,室内流场分为两个区域: 下部区域为低温单向流动区,污染物浓度最低,空气品质好,存在垂直温度梯度和浓度梯度;上部区域为紊流混合区,温度高,污染物浓度高,但温度场和浓度场较均匀,接近排风;两个区域间还存在一定高度、一定厚度的界面——热力分层高度(中性高度)。这一分层高度很重要.合理控制它才能保证置换通风的空气质量,达到节能效果。 置换通风房间的热力分层 在置换通风中,新鲜空气qs以极低的流速从通风器流出。通常送风温度低于设计舒适温度4-6℃,避免冷气流形成的不舒适。送风的密度大于室内空气的密度。在重力作用下,送风下沉到地面形成空气湖。空气湖中的新鲜空气受热源上升气流的卷吸作用、后续新风的推动作用及排风口的抽吸作用而缓慢上升,形成向上单向流动。 因此在顶部形成一个热浊空气层。由连续性原理,在任一个标高平面上的上升气流流量qp等于送风量qs 与回返气流流量qr之和。因此必将在某一个平面上烟羽流量qp 正好等于送风量qs ,在该平面上回返空气量为零。在稳定状态时,这个界面将室内空气在流态上分成两个区域,即上部的紊流混合区和下部的单向流动清洁区。 只要保证分层高度(地面到界面的高度) 在人员工作区以上,就可以保证工作区优良的空气品质。  置换通风的热力分层 2.室内空气的流速低,速度场平稳,呈层流或低紊流状态. 3.污染物在人停留区不扩散,而被上升的气流直接带到上部非人活动区. 与稀释通风相比,置换通风是以浮力控制为动力平推出室内污染物; 具有较高的空气品质和热舒适性; 具有较高的通风效率; 室内有着截然不同的温度场、速度场和浓度场。(该特点使混合通风的研究方法和模型不能适用于置换通风中) 特性: 由于送风温度相对较高,造成对房间的供热能力及冷却能力不足仅25-35w/ ,而普通办公建筑显冷负荷一般超过50w/ 。为了克服这种局限,两种置换通风的变形被设计出来。 1. 地板送风系统(UFAD) 这种系统进风是从地板下由旋流风口送出,这种送风口加大了空气的掺混,所以允许比标准流速通风更大的送风温差(10℃),以此来增加系统的制冷能力。 地板送风 置换通风+辐射顶板CC/DV 在该系统中置换通风消除潜热负荷和一部分显热负荷,而辐射顶板消除剩余的显热负荷(其中包括大部分显热负荷)。结合后的系统制冷能力能达到100w/ 本文着重介绍了本系统。 模型的建立 1.1现有相关实验 辐射顶板加置换通风(CC/DV)系统实验数据 辐射顶板加置换通风(CC/DV)系统实验数据 1.2 模型的假设 房间墙体是接近绝热的。 房间内表面单位面积接受的热源辐射得热是相等的. 3.建立模型 1.首先确定辐射顶板对DV通风中的热力分层的影响。 引入温度和高度无量纲参数 ?= CC/DV与onlyDV的对比 三节点模型 Taf:接近地板处的平均温度(大约为0.1米的高度) TOC:0.65米到0.9米高度 代表工作区平均温度 TMX:上部混合区平均温度(等于排风温度) 三节点模型 参数: FGC:室内总得热中对流得热所占的比例 FMO:室内对流得热进入工作区的比例 Qwu:上部混合层周围墙体与空气的对流换热 Qwl:下部工作区周围墙体与空气的对流换热 节点能量 平衡 墙体内表面能量守恒 4.中性高度的确定 4.1 onlyDV 中的中性高度(hNL)的确定根据中性高度处热羽流流量等于送风量的理论建立方程求解得到: 其中β是热膨胀系数,ρ是密度,这两个参数是温度相关参数,所以他们的值我们取之前的实验平均值β =0.0034 ρ =1.14kg/ ,忽略比热容cp 的影响,α卷吸系数前面实验中给出α=0.13。 得到: 其中 W-给定热源产生热流 上述情况是针对单热羽流对于n个热羽流,即n个热源时: 该公式适用于n个完全相同且没有交汇的情况,此时总羽流等于各个羽流流量之和。并且这个公式假设羽流是由点热源对流热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