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8路基建造解题.ppt

  1. 1、本文档共1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项目八 路基建造 任务一 路基功能与特性认知 任务二 边坡稳定性训练 任务三 路基防护、加固施工 任务四 路基挡土墙设置与稳定评价 任务五 路基施工 任务六 路基现场测试 任务七 道路中心线与路基施工放样 任务一 路基功能与特性认知 一、路基特性 路基是构筑在天然地表按照道路的设计线形(位置)和设计横断面(几何尺寸)的要求开挖或堆填而成的岩土结构物 。 1、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2、具有足够的水温稳定性 3、具有足够的整体稳定性 二、道路自然区划 我国地域辽阔,又是一个多山国家,从北向南分别处于寒带、温带和热带。从青藏高原到东部沿海高程相差4000m以上,因此自然因素变化极为复杂。不同地区自然条件的差异同道路建设有着密切关系。为了区分各地自然区域的筑路特性,设计、施工与养护中采用合适的参数,经过长期研究,我国交通部门制定了JTJ003—86《公路自然区划标准》,此标准适用于各类公路与城市道路。 该标准主要以70年代交通部公路一局、北京大学地理系、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等单位研究的一些成果作为编制的依据。 制定道路自然区划的原则是: (1)道路工程特征相似性的原则: 即在同一区划内,在同样的自然因素下筑路具有相似性。例如,北方不利季节主要是春融时期,有翻浆病害;南方不利季节在雨季,有冲刷、水毁等病害; (2)地表气候区划差异性的原则: 即地表气候是地带性差异与非地带性差异的综合结果。通常,地表气候随着当地纬度而变,如北半球,北方寒冷,南方温暖,这称为地带性差异。除此之外,还与高程的变化有关,即沿垂直方向的变化,如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与纬度相同的其它地区相比,气候更加寒冷,即称为非地带性差异; (3)自然气候因素既有综合又有主导作用的原则: 即自然气候的变化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其中又有某种因素起着主导作用。例如道路冻害是水和热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是在南方,只有水而没有寒冷气候的影响,不会有冻害,说明温度起主导作用;西北干旱区与东北潮湿区,同样都有负温度,但前者冻害轻于后者,说明水起主导作用。 “公路自然区划”分三级进行区划,首先将全国划分为多年冻土、季节冻土和全年不冻土三大地带,然后根据水热平衡和地理位置,划分为冻土、湿润、干湿过渡、湿热、潮暖和高寒7个大区: Ⅰ——北部多年冻土区; Ⅱ——东部温润季冻区; Ⅲ——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 Ⅳ——东南湿热区; Ⅴ——西南潮暖区; Ⅵ——西北干旱区; Ⅶ——青藏高寒区。 二级区划是在每个一级区内,再以潮湿系数(年降雨量R与年蒸发量Z之比)为依据,分为6个等级。除了这6个潮湿等级外,还结合各个大区的地理、气候特征(如雨季、冰冻深度)、地貌类型、自然病害等因素,将全国分为33个二级区和19个副区。 三级区划是二级区划的进一步划分,由于目前各地区的特点和掌握的调查研究资料不充分,还不具备划分条件,再则,三级区不一定要列入全国性的范围,由各省、自治区自行划定,以便更切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三、路基干湿类型与水温状况 1、路基湿度的来源 路基的强度与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与路基的湿度以及大气温度引起的路基的水温状况有密切的关系。路基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使湿度发生变化。 导致路基土湿度变化的水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2、路基干湿类型 路基的干湿类型可分为干燥、中湿、潮湿和过湿四种。这四种类型表示路基在工作时,路基土所处的含水状态。为了保证路基路面结构的稳定性,一般要求路基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过湿状态的路基必须经过处理后方可铺筑路面。 路基干湿类型的判断方法有: (1)根据土的平均稠度判断路基的干湿类型 (2)根据临界高度判断路基的干湿类型 (1)根据土的平均稠度判断路基的干湿类型 路面设计时的路基干湿类型确定,以实测最不利季节路床顶面以下0.80m深度内土的平均稠度,再按下表中土基干湿状态的稠度建议值确定。 最不利季节(指路基路面结构处于最不利工作状态的季节)路床顶面以下0.80m深度内土的平均稠度的确定方法是:在路床顶面以下0.80m深度内,每10cm取土样测定其天然含水量、塑限含水量和液限含水量,按下式计算 (2)根据临界高度判断路基的干湿类型 对于新建公路,由于路基尚未建成,无法按上述方法现场勘查路基的湿度状况,这时可根据当地稳定的平均天然含水量、液限、塑限计算平均稠度,并考虑路基高度,有无地下水、地表积水的影响,论证后确定路基土的干湿类型。 由路基高度来判别路基土的干湿类型一般以路基临界高度作为判别标准。 路基临界高度是指在最不利季节,路基分别处于干燥、中湿或潮湿状态时,路床顶面距地表积水水位或地下水位的最小高度。 为了保证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不受地下水或地表积水的影响,在路基设计时,要求路基保持干燥或中湿状态,路床顶面距地下水位或地表积水水位的距离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