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中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工具性及人文性讲述.doc

试探中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工具性及人文性讲述.doc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探中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工具性及人文性讲述

试探中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工具性及人文性 文学院2000级语文教育硕士刘合广 全国著名语文教育家洪镇涛老师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就提出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的观念,启发了人们对语文课本体的思考。“语文课的本体就是学习语言,培养学生语言能力。”而语言能力“简而言之,就是能说会写,具体包含四方面内容,三项显性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和一项贯串其中的隐性能力的思维能力(洪镇涛与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2000级教育硕士班谈话,2001.12月)这对语言能力所涵盖内容作了较完整的概括。但这种概括更侧重于从语言的工具用途方面对语言能力作出界定,因此洪老师所提语言能力更多表现为心理学中所指的语言技能,即工具性。 而80年代后期以来,语言学家对语言的性质和功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们认为语言具有两层属性,即基本属性和附加属性。“语言的基本属性,一是交际属性,二是社会属性,三兼有物质和精神的属性,语言的附加属性大致有动态性,人文性、开放性、调节性、互动性、可预测性……”(于根元《语言哲学对话》语文出版社1999)语言属性的多样性、复杂性决定了语言能力培养的多元化。而语言的基本属性以交际属性为核心工具性,语言的附加属性以语言的人文属性为要点人文性。对语言属性的深入认识,可以帮助我们构建多层次语言能力培养的系统。即一面培养语言的交际能力,一面注重语言的人文性的熏染。这样学生在使用语言时既能通畅晓达,又富于人文底蕴和文化修养底个性风采。而有时这两者又是统一在语言实际交往中。 实际上对语言能力的层次性,人们早已在生活经验中关注到这个问题。人们讲究说话写文要“文质彬彬”,说话不仅要准确表达意思即“质”,还要有修养、有文采、个性等即“文”。后工业文明以来,现代化社会生产效率的提高、、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使得对语言交流的迅捷性与理解的准确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要适应现代社会,就必须注重对语言工具性的把握,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善读写、善听说的全能型的言语人才。从这一点上来说,语言的工具性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对语言的规范性要求。另一方面后工业文明也带来了现代技术对人的挤兑,虽然现代技术的提高一方面给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提供了优越条件,而另一方面,它使人们失去了农业与手工业时代的充分的人情味,人已沦为机器的零件,沦为一个个象征性的符号,人类在逐渐丧失自身。现代哲学家据此提出“关注现代人处境”、“以人为本”等思想,要求在文明发展进程中更多关注人自身,关注人的需要、人的发展、人的价值。这些观念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共识。这也向语言能力培养提出了更深入细致的要求,它理所当然地应充分关注人的天姿、性格、志趣、思想、情感、品质以及人的能力各方面,关注每一个语言学习者个别的差异性,进行多元的语言能力培养价值取向。这实际上是对语言能力培养提出了个性化的要求,即更注重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要求培养属于他们自身的个性化、创造性的语言。相对于语言规范性能力培养,这应该是语言能力培养的更高层次。它更偏重于语言能力培养的第二属性人文性等。 从语文教学本体看,2000年3月教育部颁布新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规定了语文学科的性质是“交际工具”和“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目的上将“口语交际能力”与“注重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并重。大纲作为国家的教育意志、教育方针,将扭转现行教学中过分注意知识的系统性、训练的唯一性,有悖汉语学习的规律性等偏向,使语言能力培养等教学任务有了明确的方向。叶圣陶在20世纪30年代曾指出:“有一种谬误观念,便是轻视文字内容和表出方式,仿佛学习国文的目的,至能读能识能讲能写为止,须知国文是发展儿童的心灵的科学。”这里揭示了国文的“文字内容”与“表出方法”对于“心灵”发展的共同作用。可见,语言的“人文性”不仅仅体现在其“载体”的意义上,还体现在自身所蕴含着人类各民族的文化精神,负载着人类各民族的情思、审美、伦理和历史文化。如果我们能在语文教学中把握语言在文化意义上的双重功能,不仅仅满足于学生对语言形式的认识,而且使学生体验其负载的文化现象;不仅满足于语言作为“载体”的人文教育意义,而且使学生感受其本身的文化内涵,那么我们的语言能力培养的教学才有可能成为发展“心灵的科学”,才有可能使学生在提高语言能力的同时,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从而有在发展学生人文素质的同时,使学生语言能持续健康的发展。 那么语言能力培养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应如何在语言教学中具体体现呢?我认为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积累、感悟与熏陶。可以说,这是语言能力培养实现多元化教育的主渠道。关于这一点,洪镇涛老师提出学习语言应注重两方面:“一是吸收和积累语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