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2可靠性计思路与实务
可靠性设计思路与实务
(Reliability Design)
t≥0
作者 盛其安
George Sheng
2008年5月
可靠性设计思路与实务
课程大纲:
※系统性思维
※系统可靠性
-可靠性与品质的差别
-可靠性研究重心
※可靠性规格与工程规格
-失效时间机率密度函数
-可靠性基本数学原理
※可靠性设计实例
-定出可靠性目标
-可靠性设计实务流程
-系统可靠性预测
-可靠性指派与财务效应计算
-执行设计方法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可靠性测试与预防
※电子产品可靠性设计案例
以上课程订为3小时,为高层主管概念性课程,参与马丁工作者,还需参与下午实做技术培训。
※失效资料分析
-资料搜集技术
···经验方法(Empirical methods)
··不分组完整资料
·点绘位置
·f(t),(t)
··分组完整资料
··不分组删失资料
·Kaplan-meier form of product limit estimator
··分组删失资料
··静态寿命预测
※课堂习作(请带计算器)
可靠性简史
※最早可靠性是应用在保险业,研究人类存活机率
※1939-1945 二战,德国V1,V2火箭
※1930-1940 Weibull研究材料疲劳,导出“韦氏分布”
※1930-1940 waiting theory(等待理论)指数分布之应用奠定可靠性理论基础
※1945 二战后,可靠性才成为研究主题,原因是复杂电子系统失效率太高之故
※1945 商用航空公司成立Aeronautical Radio ,INC(ARINC)去改善飞机电子设备
※1950 美国空军成立改善设备可靠性小组
※1952 美国国防部成立Advisory Group on Reliability of Eloctronic Equipment(AGREE)来改善电子设备可靠性
※1952 AGREE提出可靠性测试要求(对新系统)
※1950+ 重心集中在使用指数分布来展现失效时间,颁布大量军标(Mil-STD)
※1960+ 可靠性教科书问世, Baeovsky(1961),Barlow,Proschan(1967),Smith(1976),Kapar and lanberson(1977)
※1960+ 美俄太空竞赛,1969登月计划
※1970+ 重点转到fault tree analysis(失效树分析)FTA
※1980+ 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再度成为重心
※2000+ Air Force’s Relisbility and maintainabity (RM)program
系统性思维(定性逻辑)
前言:
1研发产品或流程,基本上是设法安排由许多元件组合成的一个能产生出某些特定功能的结构体,如何安排这些元件功能,使之井然有序,相辅相成完成任务,就成为研发产品首先面临到最根本性的挑战。
2没有好的系统性思维,不但容易产生出许多潜在问题,使得一旦系统复杂度提升,就会面临失控局面,而且当问题发生,也不容易找出病源,这对品质、成本、交期,以及售后服务都是有害无益的,所以研究人员除了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外,必须要学好系统思维才可以胜任研发和改善问题的工作。
目的:
a. 了解系统原理
b. 提升产品设计Q、C、D的品质
c. 便利除错、检修和维护
d. 为整体研发订出逻辑架构,在第一次就把系统架构弄对,大幅减少以后研发出错的机率
e. 为改善任何问题,或发展任何事业提供必要的逻辑思路
系统的定义
1.为产生某种功能(Function)或达到某种目的(Purpose)由二个以上彼此相互有影响(Interaction)与相互依赖(Interdependent)的单元(Elements,Parts,Things,Subsystem)协调配合所组成(arrangement,Connection)的复合整体(a complex whole)称为系统。
2.系统成功因素
(a)系统中每一个单元品质要好
(b)系统中各单元结合方式即(+),也要出色,这种抽象的系统架构,甚至比看得见的单元更为重要。
系统中的连结即+的衡量
前言:前面提到系统成功因素有二,a各元件要好b连结方式也要出色,但如何证明或衡量这种抽象的+方式好坏呢?
答案:用可靠性系统原理去衡量
例: 下列二系统,所用的元件数量和可靠性完全一样,但设计理念不同,一为子系统并联,一为元件并联,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