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北师大版)第1—3章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师大版)第1—3章教案

第一章 物质的状态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状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形态的物质.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 形态. 2、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存在的形态可以发生变化 3、能举例说明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了解三种物态具有不同特征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大量不同形态物质按照固、液、气三种不同形态分类使学生体会对物质分类的方法. 2、通过观察水的物态变化实验感受物质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 3、通过用物质结构的微观模型解释三种物态的特征,了解一种研究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冰化成水的实验反映出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事实,对学生进行 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 2、通过对教学活动的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 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教学重点 1、观察水的状态变化,认识在一定的条件下,水的三种状态可以相互转化。 2、观察冰的熔化过程,认识冰的状态变化。 教学难点 1、认识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微观模型,了解结构特点。 2、能够初步运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物质的状态变化。 教学方法 讨论、竞赛、实验 实验器材 铁钉1枚、雪糕1发、水1杯、牛奶1杯、气球1个、烧杯1个、石棉网1张、酒精灯1盏、铁架台1套、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微观模型1套、多媒体课件1套。 固态: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液态:没有一定的形状,有一定的体积 气态:没有一定的形状,也没有一定的体积 2、物态变化 物质由一种形态变为另一种形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 3、物质三态的特征和发生物态变化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物质存在的形态 多媒体展示天空中形状各异的云、北方冬天千姿百态的雪景、南方夏天时而悄然无声、时而瓢泼倾盆的雨、山林中迷蒙的雾、小草上晶莹的露珠、深秋瓦上白色晶状的霜。 要求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想:云、雪、雨、雾、露、霜等这些自然界的作品是怎样描绘出来的?是神的造化吗? 学生或教师回答:其实,云、雪、雨、雾、露、霜等都是水,只是形态各异罢了。 我们在小学的自然课中已经学过,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可以分为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教师出示书中图1-1的各种物质,铁钉、雪糕、水牛奶等,要求学生说出它们各以什么形态存在,这些形态有什么特点? 教师总结,并归纳出三种状态的特点。 二、物态变化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许多有关水状态变化的事例。先让学生回顾,描述这些现象。如夏天吃冰棒—冰熔化成水;肉类等食品放入冰箱—水结成冰;烧开水,水开了—水变成了水蒸气;…… 教师:系统、细致的观察水是怎样变化的?有几种状态存在?用实验来研究。 学生分组实验:(用书中图1-2的实验装置进行) 先指导学生正确点燃和熄灭酒精灯(不能吹灭,只能用盖子熄灭) (1)从保温杯中取出碎冰块放入烧杯中进行加热,观察冰块的变化。 (2)冰变成水后继续加热直至水沸腾,观察水沸腾后从玻璃管中冒出的“气”,这“气”在管口处看不见,离管口处稍远,可以看见雾气。 (3)拿勺子靠近玻璃管口接“气”看见水滴从勺子上落下来。 小组汇报观察结果:加热冰,冰逐渐熔化成水,继续加热,水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冷却变成了水。 根据生活经验:再将水放入冰箱中,水还会结成冰。 学生归纳水存在的几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为什么同种物质会有不同的形态呢?我们可以用物质结构的微观模型来解释。(教师出示微观模型) 教师结合微观模型,并运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物质的状态变化: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态物质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固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如果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的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三、课堂小结 1、 学生反思本课的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大致经历了: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与合作这几个过程。 2、 概括学习的知识、技能: 物质可以分为三种形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形态变为另一种形态的过程。 四、布置作业 1、 课文第4页作业。 2、 阅读第4页的“阅读材料”,了解物质存在的第四种形态—等离子态。 第二节 温度的测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温度的物理意义; 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3、知道常用温度计的制成原理以及温度计的构造和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