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路双连拱道中隔墙尺寸变化对结构的影响
双连拱隧道中隔墙尺寸及非对称施工研究
摘要 建立平面应变模型,模拟中隔墙尺寸变化以及中隔墙对称施工和非对称施工对结构的影响。
关键词 双连拱隧道 尺寸变化 对称施工 非对称施工
本文以二类围岩浅埋、直中墙顶部支撑为例,模拟中隔墙尺寸变化对结构的影响,同时以二类围岩浅埋,曲中墙顶部支撑为例,对中隔墙对称施工和非对称施工对结构的影响进行研究
1 计算模型
本文计算模型为线弹性平面应变模型,岩体的初始应力场仅考虑自重应力,只考虑一次衬砌和二次衬砌,锚杆和钢拱架认为是安全储备,地应力分步释放,开挖释放30%,初期支护完成后释放40%,二次衬砌完成后释放其余30%。围岩和混凝土的物理力学参数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中相应参数确定。不计中墙配筋。各类计算参数见表1。
有限元计算物理力学参数 表1
材料类型
弹性模量E(GPa)
泊松比μ
容重γ(KN.m-3)
备注
C20
26.0
0.2
22
体荷载G
取10
C25
28.5
0.2
23
Ⅱ
1900
1.2
0.4
2 数值模拟分析过程及结果
2.1 中隔墙宽度变化对结构的影响
以二类围岩浅埋为例,对中隔墙高4.25米,宽分别为1.5米、1.8米和2.1米三种情况,按中导正洞台阶法施工进行有限元分析,来考察中隔墙宽度变化与结构受力和变形的关系。图1给出了中隔墙的三种宽度下,结构的应力和中隔墙位移的变化直方图。
中隔墙宽度增大,一衬σ3max、σ1max都减小, 且宽度在1.5米-1.8米之间,σ3max变化显著,1.8米-2.1米之间时,σ3max变化平缓;一衬拉应力σ1max对宽度变化的敏感程度较低,数值上没有太大的变化,且拉应力仅出现在临时支撑中导洞拱顶和一些应力集中点处,但受力范围很小。
二衬σ3max变化规律同一衬σ3max变化规律相同,中隔墙宽1.5米-1.8米时影响显著,宽1.8米-2.1米时影响较小;二衬拉应力出现在仰拱处,在中墙宽1.5米-1.8米时,二衬σ3max减小,而且数据变化也较大,在中墙宽1.8米-2.1米时,二衬拉应力最大值反而增大,但是增大的值很小,数据变化不明显。
中隔墙σ3max变化规律同一衬σ3max、二衬σ3max变化规律相同,在中隔墙宽1.5米-1.8米时,数据变化显著,中隔墙宽度变化对中隔墙压应力影响较大,在中隔墙宽1.8米-2.1米时,数据变化平缓,中隔墙宽度变化对中墙压应力影响较小。中隔墙的拉应力出现在中墙底部,而且,中墙σ1max对中隔墙的宽度变化敏感度很低,数据基本没有变化。中隔墙相对位移最大值Umax随着中墙宽度增大而减小,且位移变化分别为0.113mm和0.087mm。
图1
表2给出了高4.25米中隔墙在宽为1.5米、1.8米和2.1米三种下结构应力、位移计算结果数据。
表2 不同宽度中隔墙的结构应力、位移计算结果
1.5米
1.8米
2.1米
一衬
σ1max(Mpa)
4.26
4.17
4.07
σ3max(Mpa)
10.5
9.71
9.46
二衬
σ1max(Mpa)
3.56
3.32
3.34
σ3max(Mpa)
4.81
4.40
4.18
中隔墙
σ1max(Mpa)
5.01
5.01
4.96
σ3max(Mpa)
9.92
9.57
9.46
位移U(mm)
7.689
7.576
7.489
2.2中隔墙高度变化对结构的影响
以二类围岩浅埋为例,对中隔墙宽1.8米,高分别为3.75米、4.25米和4.75米,三种情况,按中导正洞台阶法施工进行有限元分析,来考察中隔墙宽度变化与结构受力和变形的关系。图2给出了中隔墙的三种高度下,结构的应力和中隔墙位移的变化直方图。
图2
一衬σ3max在中墙高4.25米时,压应力最大,在3.75米和4.75米时,压应力较小;一衬σ1max随着高度增大而增大,但是拉应力都出现在临时支护拱顶和局部应力集中点处,而且受力范围很小。中隔墙高度变化对二衬σ3max影响显著,特别是高度从4.25米到4.75米时,压应力增大很快。二衬σ1max对中墙高度的变化敏感程度很低,数据没有太大的变化。随着中隔墙高度增大,中隔墙σ3max在高4.25米时压应力最小,高3.75米时压应力最大,高4.75米时压应力次之;而中隔墙σ1max在高4.25米时最大,在3.75米和4.75米时,压应力较小,但是拉应力仅出现在中墙底部。中隔墙相对位移对高度变化敏感度较低,数值变化分别为-0.048mm和0.04mm。
表2给出了宽1.8米中隔墙在高度分别为3.75米、4.25米和4.75米三种下结构应力、位移计算结果数据。
由以上分析可知,中隔墙宽度对结构的受力和位移有一定的影响,随着中隔墙宽度的增加结构的应力、位移最大值都在减小,而且宽度在1.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