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江苏省徐州市2009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地理).doc

江苏省徐州市2009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地理).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江苏省徐州市2009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地理)

江苏省徐州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 地 理 试 题 注意: 1.本试卷满分120分,分第Ⅰ、Ⅱ卷,第Ⅰ卷是选择题,第Ⅱ卷是综合题。 2.请将姓名、学校、班级填写至答题卡或答题纸上,请将选择题的答案用2B锤毛真涂至答题卡上。 3.考试时间共10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交回。 第Ⅰ卷 (选择题 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如图1所示,图中甲乙、MXN分别代表经线和纬线,PXQ为晨昏线。据此回答1~2题。 1.若图中甲→X→乙为晨昏线与纬线切点的变化轨迹,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当切点位于X点时,北极圈与南极圈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差90° B.当切点由甲点移至乙点期间,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 C.当切点移到甲点时,全球昼夜平分 D.当切点位于乙点时,北极圈昼长时间比赤道长 2.若图中甲乙经线地方时为12点,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时X地太阳高度为90° B.此时乙地的昼长为12小时 C.M、P两地自转线速度相同 D.M、N两地此时可能是极夜期 3.图2中四地最符合“两山夹峙一线天,茂林修竹水潺潺”景观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图3为北纬30°附近海平面气压分布折线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4~5题。 4.图示季节 A.澳大利亚墨累一达令盆地正值春小麦播种时期 B.塔里木河处于丰水期 C.丹顶鹤正迁向盐城自然保护区 D.内蒙古河套地区发生凌汛 5.此时图中对我国东部天气变化影响最大的天气系统位于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读“某地不同地形的气温日变化图(图4)”,回答6~7题。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山顶气温日变化最小 B.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谷地 C.山谷冬季日温差远大于夏季日温差 D.山顶冬季日温差大于夏季日温差 7.导致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山谷的主要原因是 A.山谷地形闭塞,降温快 B.谷地多夜雨,水分蒸发耗热多,降温快 C.夜间吹谷风,谷地散热快 D.夜间吹由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集聚在谷她 广东丹霞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仁化县境内。由于地壳运动和流水的作用,丹霞盆地的红色地层被切割成一片红色山群,也就是现在的丹霞山区(图5)。据此完成8~9题。 8.该地区的“红岩”属性、典型植被类型是 ① 沉积岩 ② 变质岩 ③ 岩浆岩 ④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⑤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⑥ 温带落叶阔叶林 A.②④ B.③⑥ C.①⑤ D.②④ 9.从地质作用来看,丹霞地貌形成的原因包括 ① 地壳的上升运动 ② 地壳的下沉运动 ③ 流水的沉积作用 ④ 流水的侵蚀作用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读“甲、乙、丙、丁四地的近年人口统计图(图6)”,回答10~11题。 10.自然增长率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B.甲、丙、乙、丁 C.丁、丙、乙、甲 D.丁、乙、丙、甲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人口增长模式为“低一高一低”型 B.乙地一定位于发展中国家 C.丙地人口数量最接近人口合理容量 D.丁地城市化水平高,速度快 图7为我国2007年某经济作物年产量分布,读图回答12~13题。 12.该作物产量前四位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是 A.新、鄂、晋、冀 B.新、豫、冀、川 C.新、甘、冀、晋 D.新、鲁、豫、冀 13.2008年底至2009年初,图中①省连续104天无有效降水,农作物受灾面积达4150万亩,其中受影响最大的作物是 A.水稻 B.小麦 C.玉米 D.蔬菜 14.商业是人类地域联系重要的方式。读图8,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密度,由东南向西北增加 B.环境人口容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增 C.经济发展水平,西北部大于东南部 D.商业网点的服务范围与人口密度成负相关 读“世界汽车产业三次大转移示意图”(图9),回答15~16题。 15.第一次转移是从乙地转移到甲地,甲地汽车产量迅速增加的有利条件是 A.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B.钢铁、石化等工业迅速发展,为发展汽车工业创造了条件 C.甲地出现逆城市化,促进汽车工业发展 D.国土辽阔,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16.进入20世纪80年代,丙地汽车产量居世界第一。这主要得益于 A.原料、燃料丰富 B.重视科技投入 C.水能丰富,动力投入多 D.位置优越,多优良海港 图10是“我国某城市平均地租等值线(单位:元/M2)分布示意图”,图11是“该城市某一区域不同时间的地铁使用量统计图”。据此回答17~18题。 17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