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药物外渗的认识与处理讲述.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静脉药物外渗的认识与处理讲述

静脉药物外渗/渗出的认识与处理 陕西省人民医院药学部 方志远 外渗/渗出的定义 输液外渗: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腐蚀性的药液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输液渗出: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非腐蚀性的药液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我国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规定:局部注射造成组织坏死,成人大于体表面积2%,儿童大于体表面积5%,属于四级医疗事故。 分级 表 现 0级 无症状 1级 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1英寸(2.5cm),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2级 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1-6英寸(2.5-15cm),皮肤发冷,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3级 皮肤发白,半透明状,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6英寸(15cm),皮肤发冷,轻到中度疼痛,可能有麻木感。 4级 皮肤发白,半透明状,皮肤紧绷,有渗出,皮肤变色,有瘀班、肿胀,水肿范围的最小处直径>6英寸(15cm),可凹陷性水肿,循环障碍,中等到重度疼痛,可为任何容量的血液制品、发疱剂或刺激性的液体渗出。 美国INS药液渗出的分级 分期 临床表现 早期 常有红、肿、热、痛的表现。 晚期 灰白期 在局部或其附近出现单一或多数大小不等的砂白色斑块,边缘清晰,触之冷硬; 青紫早期 在灰白色斑块出现较浅的青紫色改变,压之不退色; 青紫晚期 青紫区域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内含渗出液,界限清楚; 坏死期 皮肤或皮下组织呈干性坏死,边缘清楚,周围稍红,触之微热,伴感染周围肿,可见脓性渗出物,如外渗液渗入手背深层的指间隙,严重者可导致肌腱坏死。 皮损的临床分期 药物渗出/外渗的原因 (1)药物因素 刺激性大的药物,药物浓度过高和药物本身的酸碱度、渗透压、药物浓度、药物对细胞代谢功能的影响等理化因素,是引起药物外渗的主要因素。 药物分类 药 物 血管活性药物 多巴胺、间羟胺、多巴酚丁胺、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去甲肾上腺素等; 高渗性药物 20%甘露醇、50%葡萄糖、脂肪乳剂、复方氨基酸、碳酸氢钠等; 血管刺激性药物 葡萄糖酸钙、氯化钙、氯化钾、浓氯化钠等 酸碱度 PH值<4.1,强力霉素(1.8)、万古霉素(2.5)、多巴胺(2.5)、KCL(4.0) PH值 >8.0:氨苄青霉素、地仑丁 化疗药物(毒性) 阿霉素、顺铂、奥沙利铂、环磷酰胺、氟尿嘧啶、长春碱类、氮芥、丝裂霉素、柔红霉素等。 药物性质分类 (2)医技因素 ①静脉穿刺时血管选择不当; ②静脉穿刺技术 ③缺乏责任心 (3)患者因素 ①幼儿哭闹、不配合、血管较细不易显露,给静脉穿刺增加了难度;输液过程中幼儿好动,输液部位难于固定易发生外渗; ②老年人生理、心理行为功能减退,皮肤松弛、静脉血管脆性增加、情绪易出现失控,可导致针头移位,发生药液外渗。 (4)疾病因素 ①患者血管的舒缩状态、静脉管壁痉挛、通透性改变等,均与药液外渗有关; ②静脉压增高,如右心衰致静脉淤血、血液回流受阻,易发生外渗; ③糖尿病患者由于糖、脂肪代谢障碍,血管硬化易发生外渗;外周血管疾病如血管硬化,易发生外渗; ④癌症患者反复接受化疗,静脉脆弱,难以穿刺,是外渗的危险因素。 ⑤休克病危患者微循环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 ⑥昏迷患者烦躁、感觉和知觉障碍,静脉输液时均易发生药物渗漏。 药物渗出/外渗的防护 (1)掌握药物的特性,注意输注的速度及浓度。 持续输入血管收缩药时,应用留置针建立2条静脉通道,每隔2-3 h交替使用,以免造成局部组织坏死;输注高渗性药物时宜局部热敷,使血管的通畅性增高;输注刺激性大的药物必须确保针头在血管内才能滴入药物。 (2)正确选择静脉,规范穿刺操作。 ①高渗性、刺激性强的药物,宜选择粗大静脉;抢救病人时避免选择循环较差下肢静脉;化疗、抢救时应使用静脉留置针。 ②避免在关节活动部位、血管易滑动部位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正确固定;对躁动不安者应用静脉留置针,减少静脉穿刺次数,保护了血管; ③正确拔针可避免血管损伤,防止皮下淤血和再次输液时发生渗漏。 (3)加强责任心,多巡视患者。 ①输液过程中患儿哭闹时,一定要检查注射部位,发现药物外渗,如果是高危药物,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尤其是危重患者,要多次检查输液部位; ②输注化疗药物或其他易引起组织坏死药物时,要进行床头交接班。 ③输注高危药物时,要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要求患者尽量减少活动,并指导患者及家属自我观察,如果出现注射部位疼痛、肿胀时及时报告。 1、非药物处理 ⑴停止输液。一旦发生药液外渗,应立即停止输液,接2-5ml注射器尽量回抽出局部外渗的残液,并保持一定负压再拔针。 ⑵抬高患肢。通过降低患肢毛细血管的流体静压力,减轻患肢渗液区的肿胀,促进渗漏药物的消散,一般主张渗漏后抬高患肢48h;鼓励适度的关节活动,预防软组织的粘连。 药物外渗的常规处理 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