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数学新教材实施中学生学习成绩.doc

小学低年级数学新教材实施中学生学习成绩.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低年级数学新教材实施中学生学习成绩小学低年级数学新教材实施中学生学习成绩

小学低年级数学新教材实施中学生学习成绩“分化现象”及对策研究 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 岳德明 青浦区东门小学 章雪中、王坚 一、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分化现象” 以往,小学低年级绝大数学生的数学成绩都能达到“优良”级。因此,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比较足。到了三、四年级,教材中开始出现复合应用题,学生的学习成绩才出现“分化现象”。 自2004学年起,小学开始全面实施数学新教材。但在实践中老师们发觉:往往一节课教下来,总有不少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每次练习或测验,成绩达到优良级的学生不多,得满分的更是凤毛麟角;多数学生的分数分布在及格线附近;不及格的学生不少,而且分数很低,成绩分布呈现“正偏态”。用一线教师的话来说,就是低年级数学新教材使用中,学生学习成绩“分化”了。这种现象,过去常在小学中年级才有,而现在一、二年级就已出现了,故老师们称为“分化”提前。 那么,这种“分化”提前现象是否真的存在,其原因是什么,能不能预防或克服?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本区某小学集中进行了现场考察。考察内容是二年级数学新教材(下)“三位数加法减法”中前半单元四节课的教学:整百数、整十数加减法,三位数加减一位数,三位数加法横式计算及竖式计算。每节课结束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即时检测,并按测试得分将学生分成A、B、C三类,再对C类学生的平均分与全班其他学生的平均分进行差异性检验。四次检测统计结果的t值表明,这两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差异很显著(P<0.01)。也就是说,已有部分学生开始被“分化”。而且,四次检测中,有12名学生至少二次被归于C类。这一情况表明,如果这部分学生在后续学习中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那么他们就很有可能被彻底“分化”出去。这次微型考察结果与市教研室“市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现状的调查报告”中所提及的学生“学业成绩的两极分化,而且分化的时间明显提前,分化的距离变大(36.4%)”相吻合。对此,老师们显得非常不安和焦虑。 这一情况需要充分重视。如果这部分儿童数学学习的基础一开始就打得不扎实,那就可能对后续学习造成严重后果。更紧要的是,从小就缺少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对于他们树立学习数学、学好数学的信心将会产生不良影响。 为此,本研究将通过寻找与分析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新教材学习成绩“分化现象”提前出现的主要原因,进一步探索改善学生数学学习现状的方法和策略。 二、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分化”的主要原因分析 当前,出现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分化”提前的现象,其原因错综复杂。就该校情况看,存在如下几方面。 ⒈教材方面:还未能完全被师生所适应。 座谈会上,教师议论纷纷。有的老师认为,新教材理念新,有着不少亮点,但自己还很难在短时期内适应。 ⑴教学内容多。例如,一年级(下),全册教材内容有39个知识点。一个学期按17周计,“新课标”规定每周上3节课,共需51课时。二年级(上),全册教材内容共有43个知识点。因此,教学时间比较紧张,每节课几乎都在用于教新知识,练习课和复习课几乎挤不进课时计划。课堂上,教师没有时间进行技能训练,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学生也没有时间“消化”学习内容、巩固知识。 ⑵教学要求高。加减法的关系(填括号),老教材安排在三年级,现已提前至一年级(下);千克和克的认识,原来也安排在三年级,现在提前到二年级(下)。如今,许多“新面孔”频频出现在低年级数学教材中,如数学思想、方法。一线教师感到教学要求这么高,“这好像不是大众的数学”。有老师说,原以为学生的生活经验可用以支持新知识学习,其实大多数学生对人民币中的角币并不了解,有的根本没有看到过分币。当然,这不能怪罪于小学生生活经验太少。因此,有些知识教师教得“吃力”,学生也学得“吃力”。 ⑶思维难度大。“游国家森林公园”一课,在教师看来,教学要求是让学生学会用递等式计算连加式题,但实际上是应用性内容,有算式大小比较、设计乘车方案等,“中规中矩”的连加题只有一道(问题1),课的思维难度太大了。因此,35分钟下来,学生用递等式计算连加的核心知识并没有很好掌握。新教材还提倡多种算法,如计算356+247,就要求有四种横式算法,难度确实不小。 ⑷教学内容“杂”。新教材文本与老教材比较有它明显的特点,就是其内容以“1.2、1.2.3、1.2.3.4……”的形式呈现。这种文本结构,教师短期内也较难适应,闹不明白哪些题是准备材料,哪些题是新知识,哪些题是习题,以致在理解和把握教材上举棋不定、左右为难,甚至影响到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定。另外,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常交织在一起,使老师感到教学内容“杂”。 ⑸基本训练少。教材中用于形成数学概念、构建知识的“过程内容”比较多,老师们说“这是好事”。但用于巩固知识的基本练习却比较少,那又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双基”,动摇教学质量的“底线”。从而出现这

文档评论(0)

ganqlud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