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语言文学中中庸之道的秉持_毕业设计.doc

浅谈汉语言文学中中庸之道的秉持_毕业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汉语言文学中中庸之道的秉持_毕业设计

目 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一、汉语言文学的定位 2 1.1汉语 2 1.2汉语言文学定义 3 1.3 汉语言文学定位 3 二、汉语言文学的追求 4 2.1追求真善美 4 2.2 提高人的涵养 5 三、汉语言文学的发展现状 5 3.1 规范化问题 5 3.2 持久性问题 6 3.3 传承性问题 6 3.4 专业应用性问题 7 3.5 学习性问题 8 3.6 专业定位问题 8 四、中庸之道 9 4.1 中庸 9 4.2中庸之道 10 4.3 精要之意 10 五、秉持精髓 11 5.1 汉语言文学的度 11 5.2 秉持建议 11 参考文献 14 浅谈汉语言文学中“中庸之道”的秉持 摘要 汉语言作为世界文化符号中历史最悠久、运用最广泛的语言,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在世界文学宝库中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彰显独特的追求和理想。本文通过类比论证,结合当前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困境,紧紧围绕汉语言文学的追求,从汉语言文学的定义、定位和追求,基于“中庸之道”的精髓,探讨汉语言文学秉持发展的建议,是为中国汉语言文学的繁荣昌盛贡献微薄之力。 关键词 汉语言文学 定位 现状 追求 中庸之道 秉持建议 一、汉语言文学的定位 1.1汉语 汉语作为世界特有的象形文字语言,孕育发展于汉藏语区。汉语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仓颉造字伊始,九州各地符号不一,形式迥异,随着历史变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但总原则没有脱离象形表意的造字方法。秦始皇统一中国,李斯整理小篆,“书同文”的历史从此开始;全国上下,文字基本统一小篆形式,在随后的历史发展中,形成隶书、楷书、草书和行书等前后八种字体。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展简化字运动和汉字的规范化运动,清理和废除了异体字,统一和规范了汉字的读音、字形、笔画、笔顺。汉字三次最为重要的变革,使汉语言文字高度统一与规范,并形成统一和规范的语法。书面语全国统一,几乎没有地方差异,而方言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灵活性和创新性特点;汉语在书面语要求上的超方言性,是举国上下无障碍交流沟通的绝对保障,这也维系着华夏民族的一统格局。 1.2汉语言文学定义 汉语言文学是“中文”或者“国学”的现代大陆版的称呼,作为我国灿烂文化的杰出代表,它是研究汉语产生背景、历史沿革、发展变化和运用规律的一门学科。它要求研究汉语言的语音、词语、句法,熟读熟知古今诗歌、散文、小说等众多的文学作品,熟知有关编辑出版的知识,培养国民文学素养,理解和把握汉语言文学的精神,能够在日常生活中驾驭语言,丰富我国文化形式,并传承汉语言文化。 1.3 汉语言文学定位 汉语言文学作为一个专业始于1953年,它由清末民初中文专业发展而来。在《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定位》中如此描述:以语言文学为学习和研究对象,研究和传承本民族语言、文学,培养语言文学修养,在实际工作中能够驾驭语言文字。[ ] 这是汉语言文学的总体定位。基于总体定位,这些信息是无比清楚的:对象是语言文学,手段是学习、研究和培养,目的是传承和运用,标准是能够驾驭。学习、研究、培养、传承和运用,这一系列的动词,分量一个较一个重。前三者主要集中于学生和老师、研究人员之间,“传承和运用”则与众人息息相关,在运用中传承,在传承中运用,二者是辩证统一、相依相存的。 二、汉语言文学的追求 汉语言文学作为一种运用工具,它要求人们通过学习、研究、培养和传承,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驾驭语言,这是一种概括的宏大的高尚的而实事求是的追求。和其他文学形式一样,汉语言文学的追求同样可以细化为真善美的追求,也追求对人的涵养的提高。 2.1追求真善美 在赤裸裸的生活中,文学要真实地反映社会,反映人的内心世界。文学是人类内心诉求的外在显现,是外在事物的内心反映,要求能够真实的再现事物,不掩饰、过度粉饰客观事物,真实展现人、物、事、情。 《三字经》告诉我们,善恶有分是因为后天的养成,文学作为传承文化最重要的形式,除了真实再现人、物、事、情外,还要明显体现出对善的描述、歌颂与渴求,不管是用恶来衬托善,还是以善言善,恶不能独木成林,善则可以一树成林。 善是美得一个范畴,文学之美,体现在形式和内容上。古今中外的文学,无论外在形式还是本质内容,都追求着美。外在形式上的整饬押韵以诗歌最为突出,散乱无序、自由奔放以散文为最。内在本质上的主题之美,不管是完美之美还是缺憾之美,都自然而然地显露在字里行间。 2.2 提高人的涵养 涵养不是天生的。萌萌坠地的孩子犹如尚未涂写的纸张,可以承载一切,可以空无一物。如何承载全在于后天的潜移默化。孩子的后天生活,模仿、习得影响着他,改变着他。 文学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正是文学的追求之一,文学读本被学习、研究的过程就是重塑人类灵魂的过程。汉语言文学作为东方文化的代表,其对提高人的涵养、改变人的行为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店小二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包含各种材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