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材生成功家庭教育父母不该说的话讲述
父母说话的态度、内容和品质,将成为孩子一生的自我意象和思维定式,是乐观、自信、富有理想和气概,还是消极、自卑或得过且过、自暴自弃。
家长语言对孩子的影响
婴幼儿时期
此阶段的孩子自我评价能力刚刚开始发展,对自己的认识易受暗示,如果成人对他们有什么评价,他们都会信以为真,并可能会朝成人暗示的方向发展。
小学阶段
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开始发展,即俗话说的“孩子知道要面子了”。
此时,家长的鼓励和表扬有明显的激励作用,只要实事求是地进行有针对性的表扬,孩子就很能听得进家长的话。
中学阶段
孩子对语言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不仅能够理解表面意思,还能够理解隐含的意思。
孩子自我意识发展非常迅速,渴望独立,不想受父母约束,如果父母的言辞缺乏对他们的尊重,易使得他们产生逆反心理。
“利刃割体痕易合,恶语伤人恨难消。”
“良言入耳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说话技巧是最重要的。语言能够使人文明,也能叫人野蛮;能伤人也能疗伤。
积极语言更易引发积极行为,消极语言更易引发消极行为。
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自卑;
如果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
如果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刀子嘴
豆腐心
不许插嘴
从来就没见过你这么笨的孩子。
我没空听你那些破事!
别听你爸的!
你怎么这么多奇怪的想法?
你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
你看看人家谁谁谁!
没时间管你,不挣钱怎么过日子啊?
还敢顶嘴,反了你了!
家长忌语之一:打击孩子自尊心
1.“笨蛋,你太傻了!”
“笨蛋,你太傻了!” “你能考上好的大学,太阳从西边出来!”
“看看别的同学,你不害臊吗?”
“考了59分你好意思吗?”
……
93.3%的北大学生家长(从小学到高中)从未对孩子使用过以上或类似语言。
处于成长中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本来就弱,更是如此。他们的自尊心往往比较强,家长的贬低和否定会强烈地刺激他们,他们会觉得受到了伤害,要么放弃努力,要么与家长对立。
2.“看看别的同学,你不害臊吗?”
过分强调孩子的缺点,拿孩子的缺点和其他同龄人的优点进行比较,对孩子的刺激和伤害很大。
久而久之会使孩子丧失自信,产生自卑感。非但不能使孩子牢记自己的错误,反而让孩子感到羞辱。
88.3%的北大学生家长(从小学到高中)从未对孩子使用过以上或类似语言。
3.“考了59分你也不害臊吗?”
家长惩罚孩子应力戒讽刺挖苦,实践证明,讽刺挖苦和恶语谩骂已超越了孩子的理智能够接受的范围,将会刺伤孩子的自尊心。
92.8%的北大学生家长(从小学到高中)从未对孩子使用过以上或类似语言。
家长忌语之二:打击孩子自信心
1.“不争气的东西!”
孩子总是通过成人对自己的看法来认识自己的,只要家长认为他行,他就能克服困难走出困境向上努力。
对孩子确立的标准要适当,考虑其特点和能力,标准过高,孩子屡遭失败,便会形成“我不行”的消极情感,进而形成自卑。
2.“你不像我的孩子,我再也不管你了!”
“为了你读书,家里可是负债累累,你再学习不好,怎么对得起这些钱啊!”
……
94%的北大学生家长(从小学到高中)从未对孩子使用过以上或类似语言。
家长的初衷是好的,是想让孩子懂得父母的用心良苦,以激励他们努力学习,但常说会适得其反。
一些学生在成绩达不到家长的要求时,感觉对不起家长,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没有信心。长期这样下去易患精神忧郁症,甚至产生轻生念头。
北大学生案例
家长忌语之三:不恰当的奖与罚
1.“成绩这么差,罚你一个月不许……”
这种惩罚方法忽视了对孩子的尊重,是一种强权式的剥夺,很容易被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所反感。
96.7%的北大学生家长(从小学到高中)从未对孩子使用过以上或类似语言。
2.“只要你考得好,要什么给什么!”
用奖励的方法贿赂孩子,把原本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变成了家长的事情,打消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90.8的北大学生家长(从小学到高中)从未对孩子使用过以上或类似语言。
澳大利亚心理学博士博森曾指出,物质奖励也会带来不良后果:
1.孩子逐渐学会做什么和自己的利益息息相关,没有奖励就没有动力;
2.奖励还会让孩子泄气,“今天要是乖,妈妈就给你买巧克力”,潜台词就是“你本来是个不乖的孩子,如果今天破例表现好了,就给你一点甜头”;
3.无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当一个孩子自律、负责地行动时,这是他应该做的,不应该给他奖励。
家庭教育中,奖励主要应以精神鼓励为主,即表扬,这样能使孩子心理获得积极的满足感与自豪感。
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