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论文开题报告乖孩子的心理问题与对策研究_毕业论文.doc

心理学论文开题报告乖孩子的心理问题与对策研究_毕业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理学论文开题报告乖孩子的心理问题与对策研究_毕业论文

重庆师范大学 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及实施计划 所在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培养类型 非全日制 专业领域 研 究 生 指导教师 入学年月 重庆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年 月 说 明 一、培养类型是指:全日制教育硕士、非全日制教育硕士。 二、论文形式可以是“专题研究”,也可以是“调研报告”、“案例分析”等形式。 三、本表一式四份,二份交学院,一份由指导教师保存,一份由研究生自己保存。 四、全日制教育硕士应在入学后的第二学期内完成开题报告,由所在学院于第三学期初交一份给研究生处备案;非全日制教育硕士应在入学后的第四学期内完成开题报告,由所在学院于第五学期初交一份给研究生处备案。 五、开题报告作为学位论文撰写和学位申请的重要材料,应及时完成,不得随意更改。确需更改开题报告,应由学生提出申请,导师签字同意,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查盖章后交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审核同意。 一、 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乖孩子”的心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论文形式 专题研究 调研报告 案例分析 其他 √ 1.选题的意义 1.1问题的提出 在我国很多父母和老师习惯用“乖”或“不乖”来评价孩子的一切行为表现,甚至把“乖孩子”作为“好孩子”的标准。在我们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听话教育”始终贯穿在孩子成长的全过程当中,我们要求孩子:在家,要听父母的话;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无论孩子其他方面表现如何,似乎只要听话,就能得到父母和老师的喜爱,被评价为“乖孩子、好孩子”。然而,听话的乖孩子就是好孩子吗?新华网报道,北京市朝阳区一所幼儿园教师虐童行为被曝光,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这所幼儿园小班 21 名儿童,均被老师不同程度地殴打,被打的部位包括头、背、膝盖和小腿,孩子们挨打之后还被威胁不能告诉家长。这些孩子的“听话、乖”让人心疼、难受。韩国“岁月”号客轮失事事件中,船上 300 多名学生中大多数仍按船方指示留在船舱中待命,最终与客轮一同沉没,一些没有听从指示的学生反而因此获救幸存。通过这两个案例,我们是否应该反思:我们是该教育孩子绝对服从老师、长辈或权威的指令,还是质疑不合理的要求?长期以来,“听话的乖孩子”总会得到人们的喜欢,得到更多的夸奖。我们要求孩子听父母老师的话、不违逆大人、对成人的命令深信不疑地服从,但这却违背了孩子的本性。因为孩子在稍微懂事之后,就会有自己的想法,如果父母和自己的想法不同,却又强迫自己要听话,要做个父母眼中“乖孩子”时,孩子就只好压抑自己,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成为一个“乖孩子”,这会导致孩子出现内在的分裂,一边是父母老师的要求,一边是自己的想法和需要,当这两者出现矛盾冲突时,孩子若一味压抑自己的真实想法和需要而迎合顺从父母老师的需要,就会产生心理问题。 社会、学校、家庭普遍对那些后进生、调皮捣蛋的学生关注比较多,更多地认为他们存在问题,需要关注和进行教育转化,而对于乖孩子,他们会更多地觉得他们懂事、听话,他们不容易犯错,他们各方面都表现不错,他们不需要老师和家长操心,甚至他们常常被老师和家长作为教育顽皮孩子的好榜样,在这种状况下,老师和父母都普遍对“乖孩子”的关注比较少。但近年来,“乖孩子”有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是自杀的报道屡见报端。众人眼中的“乖孩子”反而常常会做出一些让人出乎意料的行为或举动,如因为父母批评几句而离家出走,沉迷于网络游戏,厌学,产生自闭、抑郁等心理问题。传统的以“乖孩子”作为“好孩子”教育标准的模式己经受到争议。我们教育孩子不是为了得到老师的关照、父母的欢心,教育是为了让孩子成长为拥有健全人格和创新意识的人,一个心身健康的孩子关乎一个家庭的幸福,也关乎一个民族的未来。“乖孩子”能否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家庭、学校乃至社会的和谐稳定良性运行,而且关系到教育工作的成败得失。“乖孩子”的心理上的偏差,不仅反映了孩子自身在人格上的问题,也折射出了我们在社会要求、家庭教育模式、学校教育机制上存在的偏差,本研究拟通过关注“乖孩子”背后存在的心理问题,探讨这些问题的表现形式,解析其形成的原因,使之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的、可操作性的教育引导对策体系。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1)探讨“乖孩子”背后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分析其形成的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人因素,探讨对其进行有效教育引导的策略,有利于促进“乖孩子”的教育理论的完善。 (2)“乖孩子”作为特殊社会群体,同时也是社会的有机构成部分,对“乖孩子”背后心理问题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必然会丰富和充实现有教育理论。 (3)对“乖孩子”心理问题的研究涉及到学校、家庭、社会的方方面面,论文研究成果对家庭、社会与学校教育理论的研究,也都具有完善和丰富的作用。 1.2.

文档评论(0)

店小二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包含各种材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