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整合分析系统(MicroTotalAnalysisSystemu-TAS)近年来获长足之.doc

微型整合分析系统(MicroTotalAnalysisSystemu-TAS)近年来获长足之.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型整合分析系统(MicroTotalAnalysisSystemu-TAS)近年来获长足之.doc

PAGE  PAGE 11 微型生醫晶片之發展與應用 文/圖:胡一君、游智勝、林明瑜、胡恆蒼、陳順源 儀器科技研究中心 生醫實驗室晶片 隨著科技發達與人們越來重視自身健康的趨勢,運用高科技於生物醫療研究,已成為目前科研主流,並且可望為生物科技帶來全面性的發展,推動 21 世紀新的一波產業革命。1989 年德國的 Manz 教授提出微全程分析系統 (micro total analysis system, μ-TAS) 概念,其目的是將實驗室複雜的分析流程,運用微機電技術,整合在數公分大小的晶片上,又稱為實驗室晶片 (lab-on-a-chip),傳統的生醫實驗是屬於勞力密集的工作,科學家在實驗室裡面用試管、滴定管進行各樣生化反應,其主要的工作是控制試劑的傳送、試劑與檢體的混合,並且等待足夠時間進行反應或者分離萃取。較具規模的實驗室已使用機械手臂來進行這些反應的工作,節省了許多人力,並且較精準的控制反應量,但是成本高、攜帶不便,使用上有其侷限性。實驗室晶片則受惠於近年來微機電技術之進展,將實驗室中的儀器微小化並製作在晶片上,使晶片具有生化反應、分離與偵測等功能。為了達到整合的效果,實驗室晶片上必須包含複雜的元件,其製作技術複雜,但是對使用者而言卻相對簡單,使用者只要將檢體直接注入晶片當中,即可自動執行實驗的流程,迅速得到結果。研究指出實驗室晶片被認為是近代生物科技的革命性發展,將為生醫、化學、環境等相關領域帶來革命性發展,其衝擊正如 IC 在電子資訊界所產生之產業革命。 實驗室晶片的優點如下。(1) 體積小,可以攜帶至任意地點,現場採樣立即檢測,無需後送,可取得第一手資訊。(2) 檢測速度快,以 PCR 反應而言,原本需耗時 3~4 小時以上之流程,可縮短至半小時以內。(3) 平行大量處散理,可得更多資訊,這是過去所難以達到的。(4) 試劑與撿體耗損少。(5) 價格便宜可大量使用,有利早期發現。(6) 容易自動化,減少勞力工作以及可能之錯誤。 微型整合分析系統通常由以下幾個主要部分所組成。(1) 試劑注入口,通常為了方便注入,尺寸較流道大許多,為 mm 等級之尺寸。(2) 流道結構,提供試劑、檢體輸送之用,尺寸???在 100 ?m 附近。其材質可為玻璃、高分子材料、矽基材等,通常流道表面需經親、疏水處理,並需考慮其生物相容性。流道多為封閉式,配合檢測方式,尚需考慮透明性。(3) 輸送動力,常運用來輸送微流體之方式有毛細力、電泳、電滲透流、微型薄膜幫浦、磁力幫浦 (MHP)、氣泡幫浦等,近來尚有操控液珠之數位流體晶片,無需流道與推動幫浦,為正在開展中之研究領域。(4) 混合裝置 (mixer),可概分為主動式與被動式,主動式如超音波震盪器、電磁場操控等方式。被動式則利用流道形狀變化、流道內製作微小結構及紋路等方式來增加接觸面積以利擴散混合。(5) 分離層析,通常以電泳方式,在流道內添加膠液,用以分離大小分子,近來亦有研究指出,在流道內製作奈米結構有助於分離效果。(6) 檢測:可以用以檢測生化反應方式極多,微型整合分析系統通常有幾個方式,包括電化學法、螢光檢測法、吸收光譜、質譜分析等。 自 2000 年以來,越來越多研發人員投入實驗室晶片的市場。據 BCC (Business Com. Co) 分析,2008 年實驗室晶片及周邊裝置有 19.1 億美元的巨額產值,年成長率達 15.5%,充分展現其強大之商機。 數位微流體晶片 在微流體實驗室晶片的應用中,液珠成為越來越受矚目的工作流體,因具有用量精簡、反應快速,及不易沾附於斥水表面造成污染等優勢,相較於微流道中之連續流體,操控的技術上更不需要切換的閥門及幫浦 (pump) 等可動元件。因此近年來陸續發表了大量關於液珠行為之研究,各種型式之液珠操控系統亦相應而出,如:利用電濕潤 (electrowetting on dielectric, EWOD) 的方式、利用可變結構及傾斜試片於特定角度,以及熱梯度場驅動等方式。 在電濕潤 (EWOD) 的操控技術如圖 1 所示[1],其利用微機電之製程,於上下基材上成型出複數個電極、並於電極上覆蓋一電容層及一斥水層。利用液體不易濕潤斥水層的特性,於上下基板內形成一高接觸角度的液珠,且當無驅動的動力源時,液體將停滯於斥水面上。而為了讓液珠在上下基板內任意的移動,將透過電極產生一電場改變液珠內的性質,驅使液珠做接觸角度的改變。在液珠接觸角改變的過程,將從斥水性轉為易濕潤基材表面的親水性,因此液珠接觸底部的面積會加大,而足以將跨越另一組電極,此時切換另一組相鄰電極牽引液珠移動。 在可變之斥水結構表面驅使液珠移動行為的技術中[2],其技術是利用一 PDMS (polydimethylsiloxane) 基材上成型出一 PDMS 薄膜、一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