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292
能源科学导论
An Introduction to Energy Science
课程代码:0209522
适用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
学时数:24 学分数 :1.5
执笔者:周文和 编写日期:2007年10月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高等学校科学素质教育丛书,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知识拓展选修课,是21世纪复合型人才的入门读物。
课程的目的是着眼于对能源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展示,其目的就是为了培养综合型、复合型的人才。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了解本课程知识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重要性。
2、理解科学发展观及我国能源政策制定的意义。
3、掌握能源利用的计算方法及能源利用的评价方法。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1.绪论 (2学时)
(1)能量与能源。主要内容:能量、能源、能量的转换和能源的评价。
(2)能源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内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能源更迭与社会发展、能源与国民经济、能源与人民生活、能源与环境。
(3)能源形式。主要内容世界能源资源概况、世界能源消费及构成、世界性的能源问题、中国的能源形势、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能量的转换与储存 (5学时)
(1)能量的基本性质。主要内容: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能量贬值原理。
(2)能量转换的主要燃料。主要内容:煤炭、石油、天然气、核燃料。
(3)热能得产生。主要内容:热能的获取、有关燃烧的知识、燃烧设备。
(4)机械能得获取。主要内容:热能的转换、水能和风能的转换、电能的转换。
(5)电能得生产。主要内容:机械能的转换、热能转换、化学能转换、太阳能转换、核能转换。
(6)能量的储存。主要内容:概述、机械能的储存、电能的储存、热能的储存、核能的储存。
3.常规能源 (5学时)
(1)煤炭。主要内容:煤炭资源、煤炭生产、煤炭开采展望、洁净煤技术。
(2)石油。主要内容:石油资源、石油生产与消费、油品结构。
(3)天然气。主要内容:天然气资源、天然气生产、天然气市场。
(4)水能。主要内容:水能资源、水能利用概况、水工建筑物、水轮发电机组、水电站运行和水库调度、小水电。
(5) 二次能源。主要内容:概述、电、蒸汽、热水、焦炭。
4.新能源 (6学时)
(1)核能。主要内容:概述、原子与原子核、核能的来源、反应堆、核电站、核电安全性。
(2)太阳能。主要内容:概述、太阳能辐射、太阳能热利用、太阳能光利用。
(3)风能。主要内容:概述、风况、风能利用、风力机。
(4)地热能。主要内容:地球的内部构造、地热资源的类型、地热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地热能的利用。
(5)海洋能。主要内容:海洋能的类型、潮汐能发电、海洋温差发电、波浪发电。
(6)生物质能。主要内容:概述、柴薪、醇能、沼气。
(7)氢能。主要内容:概述、氢的制取、氢的储存和运输。
5.节能与能源系统工程 (6学时)
(1)节能概述。主要内容:节约能源法、能源的利用效率、节能的组织管理措施、技术和工艺节能的途径、节能经济评价。
(2)节约热能。主要内容:热能的主要用途、热能的品质、按质使用热能、余热回收和利用、热能节约中的新设备和新技术。
(3)节约煤炭。主要内容:提高燃煤设备和装置的效率、集中供热、热电联产、联合循环发电、城市垃圾的能源化利用。
(4)节约用油。主要内容:内燃机节油、工业炉窑和锅炉的节油、交通运输节油。
(5)节约用电。主要内容:概述、提高发电效率、输配电节电、电动机节电、电热和电炉类设备的节电、金属弧焊机节电、照明节电、家用电器及办公设备的节电。
(6)能源系统工程。主要内容:概述、能源系统工程中的基本方法、能源系统的能流图分析、能源系统预测、能源系统规划、能源管理信息系统。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前修课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专业基础课及部分专业课
后修课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部分专业专业课
五、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能源科学导论》,黄素逸,中国电力出版社,1999年9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