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管理哲学】唐太宗心目中的执行力
修身不外读经,经济不外读史
欢迎关注分享?历史文化与人生智慧
西方文化,世界历史
? ? 现代企业管理重视执行力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如果总认为执行力有欠缺,没有达到预期目标都是执行力惹的祸,那就大错特错了。如果说执行是与决策相对应的概念,管理者在决策中居高临下,那不仅是一种封建意识,甚至连封建统治阶层所曾经具有的管理境界都没有达到。比如在唐代的开拓君主李世民的心目中,“执行力”就很神圣,他一生致力于将决策贯彻执行,终将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对执行力常怀敬畏之心 强调执行力一类的书籍受到管理??热捧时,曾被有识之士称之为“奴书”;而唐玄宗时史臣吴兢编撰的历史文献《贞观政要》也可以称之为“奴书”。只不过前者试图对被管理者进行“没有任何借口”的奴化;而后者则着意于对管理者进行匡正,即“志在匡君”。该书对李世民贞观之治时期的历史经验作了系统总结和全面介绍,历史上也受到过热捧。 封建君主的权威至高无上,似乎不愁得不到执行力;李世民一世英雄,“威容俨肃,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即便如此,为什么他能够虚心纳谏,“从善如流”?李世民的团队不可谓不强:房玄龄善于筹划,一心为国;杜如晦决策果断,大胆推行;李靖既可以在外带兵打仗做将军,又可以进入朝廷搞管理当宰相;温彦博报告国家公务详细明了,不会把“经”念歪;戴胄善于处理繁重的事务,解决难题井井有条。加上政权稳固,掌握了全国的优质资源,号令一出朝廷,天下闻风而动。在这种令行禁止的良好氛围中,李世民没有颐指气使,更加倚重敢于直言相谏的魏征。这是因为他深切认识到了这样一个道理:“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喜则滥赏无功,怒则滥杀无罪。是以天下丧乱,莫不由此”,所以不敢率性而为。 一向刚正不阿的魏征倒是对李世民恭维过一番:“古语云:‘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陛下以为可畏,诚如圣旨。”那意思是说,执行力有“载舟”、“覆舟”的两面性,你作为皇帝能够感到老百姓的力量可畏,确实很对。在这里,“圣旨”并非专指皇帝的意见、指令,而是指事情本来的意义和主旨。在执行力的语境中,如果说“载舟”表示执行力决定决策的贯彻落地,那么“覆舟”就是执行力对决策的颠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状况的最坏结果。这种对决策“圣旨”的把握,显然要比现在的一些管理大师们的认识要高明的多。如果管理者面对执行力“载舟”、“覆舟”的两面性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那也是自己的一厢情愿。 应当承认,管理者对执行力整体上的敬畏与一对一的尊重执行者不是一回事,保持管理者的权威是必要的。问题在于,要求执行者接受指令时没有任何借口,在管理者面前唯唯诺诺地回答一个“是”字,那其实是不难做到的;难能可贵的倒是执行者能够出于公心,敢于表达不同意见。贞观四年,李世民在长安下诏,征发民工士卒修建远在洛阳的乾元殿,以备自己巡狩的时候住一阵子。给事中张玄素上书反对,认为这样大兴土木,还不如刚刚被推翻的隋炀帝,并且提出了五条理由。李世民立即召见张玄素,追问他我这样做是否连桀、纣这样的暴君也不如。张玄素竟点头称是,李世民只好收回成命。李世民后来对房玄龄说:“张玄素的意见非常中肯。可贵的是他能够在‘众人之唯唯’的情况下敢于说‘不’,这应予嘉奖。” 时刻防止决策出现偏差 贞观十六年的一天,李世民向魏征咨询:在执行出现偏差与决策出现偏差之间,哪一个危害性更大?魏征认为前者的危害性更大。李世民又问道:“北齐时的文宣帝昏庸残暴,但是经过担任尚书仆射的大臣杨遵彦的极力匡扶,也能使北齐的统治得以维持,这又如何解释呢?”魏徵说:“杨遵彦使国家幸免于难,仅能救亡于一时,谈不上大治。即便如此,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不能与国君威严圣明的作用相提并论。”其实,这正是李世民所要的答案。他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尽可能避免决策出现失误。 首先是以史为鉴。历史与现实有时候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在决策与执行的关系上同样如此。李世民有一次谈到隋炀帝时说:“隋炀帝知识渊博,也知道推崇尧、舜这样的圣君而贬斥桀、纣,然而为什么他做事的时候截然相反呢?”魏徵回答道:“隋炀帝自恃自己才智超人,听不进他人的意见,不能让有智慧的人无保留的奉献谋略,也不能保证勇猛的人能够竭尽全力战胜敌人。他虽然口诵尧、舜之言,执行的则是桀、纣那一套,至死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出现在哪里。”李世民表示这一定要时刻引以为戒:“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 其次是以人为镜。李世民从“以铜为鉴可正衣冠”的道理中,悟出“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的重要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