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PAGE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专题四 第一节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课标要求】
了解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重难点突破】
重点:中国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难点:中国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发生变化的原因,与近代社会变动之间的联系。
自主学习:依据学习资料学生自主完成。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情况。
二、教师精讲:
社会生活变迁阶段划分:
第一阶段: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叶,特征:中西合璧,土洋并存;
第二个阶段:2 0世纪50年代以后,特征:受政治因素影响,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主流;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后,特征:与世界接轨,多彩呈现,由封闭走向开放。
知识拓展:
社会史观:社会史范式主要指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研究历史的结构和进程,注重分析研究广义的社会问题包括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等所有问题。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社会变迁史、社会日常生活史、社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城市进化和人口流动史、社会保障史、社会政策史、人与环境关系史等。
三、学习探究:
(一)变化中的男女服饰:趋势、阶段、特征、原因。
(二)并行于世的中西餐:四大菜系、西餐传入及影响。
(三)居室建筑的演进:传统建筑、新式住宅、中西合璧。
(四)习俗风尚的变革:原因、婚丧礼俗的变迁。
探究学习:
材料:社会生活的每一次大的变化,都是与特定的历史大背景相关联的:
①第一次变化: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货”大量涌入、上海等近代化大都市崛起,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地区,人民的生活与以前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②第二次变化:在1912年,由于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民主的观念深入人心,旧的风俗习惯受到极大地冲击,人们的精神生活都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③第三次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政府的强制行动,一些社会丑恶现象被取缔了。物质生活上出现了平均主义,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但在城市里生活还是有保障的。
④第四次变化: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蒸蒸日上,政治环境也越来越宽松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令世界瞩目的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
1、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回答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有哪几大方面的变迁?
2、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我国近现代社会习俗变化的特征、总趋势及原因。
四、课时作业
二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课程标准】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
通过掌握交通、通讯工具发展的状况,思考分析推动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
搜集老照片、文字资料,建立橱窗板报,以此形成对百年来交通、通讯发展的直观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中逐步认识到,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是以整个中国社会的向前发展作为前提的,体现了时代发展的必然性。
【重难点突破】
重点:交通工具变化的表现形式。
难点:交通、通信工具发展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情况。
二、教师精讲:交通工具变化的原因、表现、特点和影响。
三、学习探究
(一)交通工具的更新
1.概念:人们出行和物资运输的工具;2.特点;3、表现:人力牵引、机械牵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中国的现代化的进程。
——周积明《最初的纪元》
观察材料一,与传统交通工具相比,近代新式交通工具有什么进步之处?
根据材料二,归纳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二)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
1.邮政通信事业:背景、历程
2.电信事业:有线电报、无线电报、电话
3.交通、通信工具的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80年代,对中国刚兴起的通讯事业有人赋诗曰:“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幅费笔砚……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连一线。”
思考:诗中所赞是什么通讯?除此之外还有哪些通讯工具?这些通讯工具有何作用?
四、课时作业
三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课标要求】
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报刊、影视发展的基本史实。了解互联网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