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的心理效应_来自个体层面和群体层面的证据_苏红论述.pdf

名字的心理效应_来自个体层面和群体层面的证据_苏红论述.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理科学进展 2015, Vol. 23, No. 5, 879–887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DOI: 10.3724/SP.J.1042.2015.00879 名字的心理效应:来自个体层面和群体层面的证据* 苏 红 1,2 任孝鹏 1 (1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01)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摘 要 作为典型的标识符号名字在社会认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识别功能, 随着互联网对人际互动方式的 影响更加突出, 名字作为交往初期人际互动的重要信息, 其发挥的作用也更加明显。回顾心理学在个体水平和 群体水平上对名字的研究, 可以发现名字既能影响个体的心理和行为, 又能反映群体的文化心理和偏好。在个 体水平上, 名字通过影响名字主人的自我认同或通过影响他人对名字主人的评价来影响其心理和行为; 在群 体水平上, 名字作为一种典型的文化产品可以探讨社会的文化变迁规律。以往研究多是基于西方文化中的人 名展开, 然而中国人的名字具有自身的文化特殊性, 这一点值得心理学家给予更多的关注。未来心理学应开展 更多本土文化背景下中国人名字的实证研究, 比如利用人名的演变更迭探究中国人独立性的代际变迁或是探 究男性化/女性化名字与个体求职和网上约会的关系。 关键词 名字; 心理效应; 求职行为; 网络交友; 文化变迁 分类号 B849:C91 ?20 世纪 40 年代心理学者开始研究不常见 来探究文化进化(Berger, Bradlow, Braunstein, (uncommon)名字、单数(singular)名字以及独特 Zhang, 2012)和文化认同(Sue Telles, 2007), 另 (unique)名字的心理效应(Zweigenhaft, Hayes, 一方面将名字作为客观实在的文化产品(cultural Haagen, 1980)。1937 年, 名字研究的奠基人之一 product)来探究价值观的变迁(Twenge, Abebe, Walton (1937)发表了“The affective value of first Campbell, 2010)。 names”, 他指出“一个人在出生后被赋予的名字 名字不仅是人与人相互称呼的语言符号, 也 会成为影响其人格发展、友谊获得、生活成功的 是研究社会心理和文化认同的纽带。有研究者指 决定性因素(determining factor)”。20 世纪 80 年代 出“名字具有认知性、实效性和情感性的功能” (张 和 90 年代, 研究人员从个体层面研究名字对心理 会勤, 张瑞君, 2008)。需要指出的是, 这里所说的 变量的影响, 发表了一系列名字对身体吸引力 名字指的是英文中的 first name/given name, 也就 (physical attractive) (Erwin, 1993) 、学业成绩 是不包含姓(surname)。虽然中西方人名均是主要 (academic achievement) (Ford, Miura, Masters,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