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钢的热处理-(《工程材料》机械专业)摘要.ppt

05-钢的热处理-(《工程材料》机械专业)摘要.ppt

  1. 1、本文档共10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钢的热处理; 改善钢的性能,主要有两条途径: 一是合金化,这是下几章研究的内容; 二是热处理,这是本章要研究的内容。 ;热处理(heat treatment):将固态金属或合金在一定介质中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整体或表面组织,从而获得所需材料性能的工艺过程。;在机床制造中约60-70%的零件要经过热处理。 在汽车、拖拉机制造业中需热处理的零件达70-90%。;热处理区别于其他加工工艺如铸造、压力加工等的特点是只通过改变工件的组织来改变性能,而不改变其形状。;热处理原理:描述热处理时钢中组织转变的规律; 热处理工艺:根据热处理原理制定的温度、时间、介质等参数。;根据加热、冷却方式及钢组织性能变化特点不同,将热处理工艺分类如下:;预备热处理——为随后的加工(冷拔、冲压、切削)或进一步热处理作准备的热处理。 最终热处理——赋予工件所要求的使用性能的热处理。;钢加热时的实际转变温度分别用Ac1、Ac3、Accm表示;冷却时的实际转变温度分别用Ar1、Ar3、Arcm表示。;加热是热处理的第一道工序。加热分两种:一种是在A1以下加热,不发生相变;另一种是在临界点以上加热,目的是获得均匀的奥氏体组织,称奥氏体化。;第一步奥氏体晶核形成:首先在?与Fe3C相界形核; 第二步奥氏体晶核长大:? 晶核通过碳原子的扩散向? 和Fe3C方向长大; 第三步剩余Fe3C溶解:铁素体的成分、结构更接近于奥氏体,因而先消失;残余的Fe3C随保温时间延长继续溶解直至消失; 第四步奥氏体均匀化:Fe3C溶解后,其所在部位碳含量仍很高,通过长时间保温使奥氏体成分趋于均匀。;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的奥氏体化过程与共析钢基本相同。但由于先共析?或二次Fe3C的存在,要获得全部奥氏体组织,必须相应加热到Ac3或Accm以上。;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完成时,奥氏体的晶粒很细小,称此为起始晶粒度; 随着加热温度升高和保温时间延长,会出现晶粒长大现象,在给定温度下的奥氏体晶粒度称为实际晶粒度;;奥氏体晶粒大小对钢的力学性能的影响:; 热 加;稳定的奥氏体区;过冷奥氏体在A1到 550℃间将转变为珠光体类型组织; 铁素体与渗碳体片层相间的机械混合物; 转变温度越低,层间距越小; 根据片层厚薄不同,又细分为珠光体(P)、索氏体(S)和屈氏体(T)。;形成温度为A1~650℃,片层较厚,500倍光镜下可辨; 用符号P表示。;形成温度为650~600℃,片层较薄,800~1000倍光镜下可辨;;形成温度为600~550℃,片层极薄,电镜下可辨; 用符号T表示。;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三种组织无本质区别,只是形态上的粗细之分,因此其界限也是相对的。;扩散型的形核、长大过程,通过碳、铁原子的扩散和晶体结构的重构来实现; 渗碳体晶核首先在奥氏体晶界上形成,在长大过程中,其两侧奥氏体的含碳量下降,促进了铁素体形核,两者相间形核并长大,形成一个珠光体团。; 5.3 钢的冷却转变——(1)过冷奥氏体的等温转变;贝氏体转变也是形核和长大的过程; 贝氏体转变属半扩散型转变,即只有碳原子扩散而铁原子不扩散; 根据其组织形态不同,贝氏体又分为上贝氏体(B上)和下贝氏体(B下)。;上贝氏体转变过程;光镜下;下贝氏体转变;光镜下;上贝氏体;强化钢的重要途径之一; 非扩散型转变。;当奥氏体过冷到Ms以下将转变为马氏体类型组织; 碳在?-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马氏体转变时,奥氏体中的碳全部保留到马氏体中; 铁原子微调整,使原来奥氏体的面心立方晶格改组成体心立方晶格。;板条状、针状; 形态取决于奥氏体的含碳量:;板条马氏体:;在光镜下,针状、竹叶状、凸透镜状; 在电镜下,亚结构主要是孪晶; 高碳针状马氏体又称孪晶马氏体。;马氏体的硬度主要取决于其含碳量; 含碳量增加,其硬度增加; 当含碳量大于0.6%时,其硬度趋于平缓; 合金元素对马氏体硬度的影响不大。;主要原因是过饱和碳引起的晶格畸变,即固溶强化; 转变过程中的大量晶体缺陷和引起的组织细化; 过饱和的碳以弥散碳化物的形式析出。;a.非扩散型 铁和碳原子都不扩散,转变形成碳在α铁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因而马氏体的含碳量与奥氏体的含碳量相同。;b.共格切变性 由于无扩散,晶格转变是以切变机制进行的; 使切变部分的形状和体积发生变化,引起相邻奥氏体随之变形; 在预先抛光的表面上产生浮凸现象。;c.降温形成;d.形成速度极快 马氏体形成速度极快,瞬间形核,瞬间长大。当一片马氏体形成时,可能因撞击作用使已形成的马氏体产生裂纹。;材料大师——徐祖耀;;共析钢中奥氏体最稳定,C曲线最靠右边,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的C曲线相对共析钢C曲线全部左移。;除钴以外,所有合金元素使C曲线右移; 非碳化物形成元素:硅、镍、铜,右移,不改变形状; 强碳化物形成元素:铬、钼、钨、钒、钛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