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汉语教案讲义 教材讲义
古代汉语
第一章 绪论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古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即“五四”运动以前的汉族语言。
(一) 汉语发展的分期
上古汉语——先秦两汉时期
中古汉语——魏晋至隋唐五代时期
近古汉语——宋元以后至“五四”运动前
现代汉语——“五四”运动以来至今
由于古代的口语无从寻觅,所以对于古代汉语的了解,我们现在接触到的只能是古代的书面语。本门课程学习的古代汉语,自然也只能是古代的书面语。
(二) 汉语的古代书面语系统
汉语的古代书面语有两个系统:
(1)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这些书面语统称为文言。
(2)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如古代的白话小说。
本门课程学习的内容只限于文言。
——→文 言-----------文 言 文
古代汉语 :
——→古白话-----------古白话文
文言: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书面语以及后代模仿的这种语言。
文言文:用文言语言写成的文章作品。
古白话:六朝以后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形成的近古书面语。
古白话文:用古白话写成的文章作品。
二、本门课程指定教材的介绍
(一)指定教材——《古代汉语》
(二)文选、常识、常用词三结合的体例特点
《古代汉语》教材的内容由文选、常识以及常用词三部分组成。这是目前古代汉语教材普遍采用的格局。这三者是有机结合的关系。
文选——古代汉语的语言材料
常识——学习古代汉语要求掌握的有关知识和理论
常用词——学习古代汉语必须积累的古代词义材料
古代汉语常识
第一章 怎样查字典辞书
一、汉语字典的汉字排列法
1、音序法:按读音顺序排列汉字
现代——按汉语拼音字母的次序排列 按注音字母的顺序排列
古代——按平上去入四声排列 按一百零六韵排列
优点:检字的速度快 缺点:不知或读不准读音则不能检字
2、部首法:按部首归类排列汉字
把同一部首的字归为一类,部首的次序据笔画而定,同部首的字也以笔画为序。
优点:不会读也可以检字 缺点:检字的速度较慢
3、号码法:按由笔形得来的数字号码排列汉字
四角号码法
优点:检字的速度快 缺点:难于掌握
二、古代的注音方法
1、直音法:用同音字来注音
不足:没有同音字的字无法注音。如果同音字比被注音字还难认读,则无注音的作用。
2、反切法:用两个汉字来给一个汉字注音
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与声调。
比如: 毛——莫 袍 切
m áo
叶音法:为读诗歌押韵临时改变一个字的读音注音
错误:主观上强改字音,毫无根据。
三、几种常用的工具书
1、查检字音字义
《康熙字典》
古代收录汉字最多的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奉康熙皇帝令编写,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收录汉字四万七千多个。
体例:用二百一十四个部首编排汉字,部首以笔画为序。
将各部首分别归入以十二地支命名的十二集中,每集又分上中下三卷。
释字先注音,后释义,各义之下一般引古书为证。
不足:错误较多。
《汉语大字典》
目前收录汉字最多的字典,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编成,收录汉字56000个左右。
字形:反映字形演变过程,列出有代表性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形体。
字音:用汉语拼音注音,并收录中古的反切,还标明上古的韵部等。
字义:释义详尽,并收有语言例证。
2、查词语典故
《辞源》、《辞海》
体例: 部首法排列汉字,分为二百一十四个部首。 先解释单字的含义,再收释以该字起首的复音词语或词组等。 复音词语或词组按字数由少到多排列,同字数的按第二、三的笔画数从少到多排列。 修订:1958年修订
《辞海》综合性的工具书。 《辞源》研读古籍的专用工具书。
查虚词和特殊词语
《助字辨略》清刘淇著,1711年出版。
体例:按四声分卷,依韵排列。
内容:取材从先秦到元代,内容包括经传、诸子、史书、小说等。 缺点:对虚词的分类标准不统一,内部体例欠严密。
《经传释词》清王引之著,1819年出版。
体例:按古声母排列,共分为十卷。
内容:以经传的虚词为主,以子书与其他书的材料为辅,东汉以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