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0届高三文科地理《城乡规划》(选修4)知识精要
学习要求:(2010年广东高考《城乡规划》大纲)
1、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2、不同地理环境中乡村聚落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3、乡村集市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4、城乡规划对于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5、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项目选址、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
6、城乡规划中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文化等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7、商业布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以及不同商业部门布局的特点与功能
8、不同的城市交通网络的特点
考点点拨:
第一部分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一、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一)聚落的概念与分类
1.概念:
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不单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直接有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的场所。
2、分类:
乡村:以农业活动有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
城市: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大,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人类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城市是由发展而成的。
(二)乡村聚落及其分布
1.影响乡村聚落的形成、分布与发展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光照、水源、地形、土壤等
(2)社会经济因素:战争、行政、传统文化等
2.乡村聚落形态:
(1)集聚型村落:简称集村,按村庄延伸形式又分为团状、带状和环状等。
团状:一般位于耕作地区的中心,地形上多为平原、盆地。
带状:是因近水源,而沿河道伸展,或避免洪水浸淹而分布于向阳高地成条带状延伸。
(2)散居型村落:表现为分散、孤立的特点。耕地数量少、分散不连片。每户为了最大限度接近耕地而分散建宅。地形上多分布于山地丘陵地区。
乡村聚落可分为三大聚落系统:(见下表)
? 北方聚落系统 南方聚落系统 西部聚落系统 住宅形式 多平房,住宅有院落 多斜顶,房前屋后都是农田或菜地 帐幕式住宅 规模、密度 大型聚落、密度较小 中小型聚落为主、密度最大 小型聚落、密度最小 聚落形式 团状聚落 团状、带状各占一定比例 散居、流动性村落 农业生产 旱作为主 水田为主 灌溉农业、草场牧业、高寒农牧业 (三)城市与城市的形成
1.城市特点:
(1)以人为主体;(2)城市具有高度的密集性;(3)城市是开放、不断运转的有机体
2.城市的形成: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标志。
城市的形成条件:
(1)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
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农业生产有剩余产品,是城市起源形成的物质基础
(2)劳动分工促进城市出现: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分离,出现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发展出现集市,交换地域扩大,集市演变为城市
(四)世界城市的发展
1.古城市分布:
多数诞生在河流的中下游平原上(大河冲积平原,有肥沃的土地和便利的灌溉条件,使农耕业在这些地区大大发展。河流冲积平原自古以来是农业生产先进地区,能为城市提供大量的农副产品。),如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谷地、印度河谷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
2.古城市的兴衰:起落很大,发展很不稳定,水平很低
(五)我国东、中、西部特大城市比较
? 城市分布特点 自然环境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东部地区 大城市多、城市分布密集 多平原、三角洲、低丘,地势较为低平;属季风气候区,热量、降水条件好;河湖众多,水源丰富。有利于农业发展,适于人类居住。 人口众多,分布密集;城市发展历史悠久;水、陆交通便利;工、农业产值高,经济发达。 中部地区 大城市比较多、分布较集中 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较为平坦;属季风气候区,但大陆性较明显,降水适中。 人口众多,城市发展历史较早;资源丰富;经济水平较高;陆上交通发达,是通往东部和西部地区的枢纽地带。 西部地区 城市数量少、分布稀疏 多山地、高原;西北地区气候干旱,西南地区地形崎岖,自然条件差异较大。 位于我国偏远地区,人口密度小,交通不便,经济较为落后。 补充:中国三大城市群:
(1)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包括广州、深圳为龙头的两个副省级市和珠海、佛山、江门、东芜、中山五个地级市以及惠州的惠城区、惠阳市、博罗市、惠东县和肇庆的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市、四会市。
①优势条件:毗邻港澳,改革开放起步早,经济发展速度快,目前已形成一个比较集中而且发达的大、中、小城市群,市场化程度高,人才、产业链、外经贸环境都具优势,是我国经济改革的前沿阵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②发展目标:走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市化道路,最终形成以广州、深圳两特大城市为龙头,以一大批大中城市为骨干,以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依托,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城镇体系,全面提高城镇发展质量。走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市化道路,最终形成以广州、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