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考核说明
一、考核对象
本课程考试的考核对象为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学生。
二、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采用平时作业等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考核总分为100分,其中平时形成性考核占考核总分30%,期末考试成绩占考核成绩总分的70%。
本课程的形成性考核为四次平时作业。
期末考试卷面分数为100分,成绩乘以70%后,计入总成绩。期末考试是课程学习成果的总检验,以闭卷笔试的方式,要求在90分钟时限内完成。
三、考核要求
在本课程的考核知识点中,按照识记、理解和应用三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要求,各能力层次的含义如下:
识记:能知道有关名词、概念、事实的含义,并能正确地认识和表述。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内涵,能正确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之间的关系。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四、命题依据和命题原则
本考核说明的编写,是根据中央电大学前教育(专科)专业《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教学大纲、合一型文字教材《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及配套音像教材所确定的教学范围和教学要求来完成的。
课程考核的命题,严格掌握在课程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范围之内,试题覆盖了全部7个学习单元(章)的内容。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为:识记占20%,理解占30%,应用占50%。试题难易程度的大致比例关系是难15%,中30%,易55%。
五、试题类型及规范解答举例
本课程考核的主要题型是填空20%,简答30%,论述15%,案例分析10%,应用题25%。
一、填空题
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主要特点有___________,长期性和反复性,情感驱动性,实践性。
二、简述题
简述幼儿园与家庭合作需要注意的问题。
幼儿园与家庭合作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取得家长的信任。(2)要及时有效地与家长沟通。(3)要保持家长与幼儿园之间教育观念、教育态度上的一致。(4)要充分挖掘、利用家长资源。(5)要争取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决策。
三、论述题
试论述幼儿园的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的积极影响。
同伴交往是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同伴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了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加速了幼儿社会化的进程。虽然在儿童进入幼儿园之前,就已经有了一些同伴交往的对象,但这些同伴交往对象基本上都是随机形成的,而且也缺乏一定的稳定性。而当儿童进入幼儿园之后,就生活在了一个稳定的同伴环境中,这个同伴环境为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发挥着自身独特的作用。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几方面:
1、同伴关系构成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背景
年幼的儿童自我中心非常明显,不愿也不能意识到同伴的观点、意图、感情。儿童的同伴交往与他们和成人交往关系中有明显支配方不同,同伴之间在权利和地位上更平等,任何一方都不会是支配者。因此,同伴之间的关系更容易涉及相互平等、分享心得、投入和回报的合作行为。同伴交往的过程就为儿童体验冲突、谈判和协商提供了机会,这种冲突和协商不论是指向物体还是不同的社会观点,在引发折衷主义和平等互惠的观念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和同伴交往使儿童意识到积极的、富有成效的社会交往是通过与伙伴的合作而获得的。经常和同伴在一起,儿童将锻炼自己和别人交流的能力,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如在同伴争论的过程中,儿童就不能只考虑自己的需要,他还必须考虑到别人的需求。争论迫使儿童从以自我为中心,转化到以别人、社会为中心。如果没有同伴平等交往的机会,儿童将不能学习有效的交往技能,不能获得控制攻击行为所需要的能力,也不利于性别社会化和道德价值的形成。
2、稳定的同伴关系是满足社交需要、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重要源泉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归属和爱的需要、被尊重的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韦斯认为个体在与他人不同的关系中寻求特殊的社会支持,不同类型的关系提供不同的社会支持功能,满足不同的社会需求。归属感是指一个人属于群体和被接纳的感受,这种感受只有在群体中获得,而无法从一对一的友谊关系中获得。成为同伴群体的一员可以培育归属感。当儿童知道团体中的其他成员认同或肯定自己的某些方面时,他将愿意与他们共享群体的规范,取得群体的认同,这对儿童的自尊感具有积极的影响。班级中稳定的同伴交往关系,容易使儿童形成比较亲密的同伴关系,这种同伴关系既能够满足儿童的社交需要,也能帮助儿童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具体体现为同伴间的友谊互相证实或互享兴趣、希望和分担恐惧,肯定自我价值,提供爱和亲密袒露的机会。
3、同伴交往经验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
根据符号互动论的观点,在个体发展的过程中,人们都是按照自己在社会情境中的经验来定义自己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