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程条件下课堂教学反思.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新课程条件下课堂教学的反思 北京昌平前锋学校 马国新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已实施了半个多学期,老师们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实施着新的课程改革。10月22日到顺义区参加了高中语文新课程区域研讨会,听了顾德希老师的“在新课程条件下的课堂教学”的报告,报告中的两点对我有很大的触动。1、老师们对新课程条件下的课堂教学不能神秘化、妖魔化,也不能把新课程提出的一些要求不当一回事;2、一些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改革中仍然可以使用,也就是说老师们过去怎么上课,现在仍然可以那么上课,只要有利于学生水平的提高。 为此,我将自己上过的一些课和听过的一些课进行了反思,觉得存在以下问题。 1、对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理解偏差,机械的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只重“道”忽略“文”。如有老师教《氓》这首诗,课堂上引导学生朗读、分析,可讲到最后留出近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探讨: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人生观、爱情观,似乎只有这样做了才能体现重视了三维目标的落实。 我想这首诗,只要老师引导学生认真的诵读文本,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学生能体会到诗中的女主人公的勤劳、善良与刚烈,男主人公氓的奸诈、自私与无情。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根源,这个讨论实际已经上了一个高度。亦可让学生发表自己对男主人公氓的看法。这种没有脱离文本的探讨,似乎没有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价值观的指点,其实只要学生对上述讨论的问题有了合情合理的认识和评说,这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思想教育,绝不亚于课堂上留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讨论应树立怎样的人生观和爱情观。 2、对影视素材的使用不合理,以影视画面的观赏替代文本的阅读。如《林冲棒打洪教头》这课,老师在介绍完施耐庵和《水浒传》的有关知识后,让学生读了一遍课文,然后播放素材库中的电视剧的片段,之后让学生分析林冲、洪教头、柴进的性格特点。 我认为这样的课,虽然也让学生读了课文,但只是点缀性的,其实语文教学恰好相反。语文教学就是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通过想象和联想把文字的信息还原成形象的信息,因而才有“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就像我们读了孙犁的小说《荷花淀》,我们每个人的头脑中会有一个水生嫂的美好形象,她是那样的美丽、善良、温柔、可爱。而以影视画面的观赏替代文本的阅读的做法正好调过来,先给学生头脑中一个千篇一律模式固定的人物形象,不给学生阅读文本后的想象。 其实素材库中的有些内容是供参考的,要合理的恰当的使用。电视剧《水浒传》中的《林冲棒打洪教头》片段,林冲与洪教头的比武根本不同于课文中的(“洪教头喝了一声:‘来,来,来!’便使棒盖将如来。……撇了棒,扑地倒了。”)共90个字的描写,交战不到两个回合。而电视剧中却是林冲和洪教头交战了多个回合,还有林冲跳上房顶,洪教头被树杈打倒的额外(虚加)的一些情节,但那毕竟是改编的电视画面,需要的是视觉效果。学生依据电视画面中的情节进行人物形象(性格)的分析,能和让学生依据文本的描述进行人物分析相吻合吗? 老师若一味的将一些视频资料都用到教学中,不做合理的规划,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反而会使学生对语言文字不够敏感,且不爱读书。所以人们提倡给孩子多讲故事,讲故事使孩子的脑子里有想象,若只让孩子看动画片,动画是一些很直观的形象,这样会使孩子对语言文字不会很敏感的道理是一样的。 因而有专家说语文教学,学习的不是文本的内容而是文本的本身。应关注语言文字本身,不是关注写了什么,而是怎样写的,有什么文化意蕴,为什么要用这个词不用那个词,为什么要这样表达不那样表达。语文就是学语言的课,否则就游离于语文之外。 3、对阅读教学注重知识化的现象严重。 我曾看过一个课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老师是这样上的,先让学生读课文,读后提问: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写荷塘月色的。学生回答:从荷叶、荷花、荷香、流水几个方面来写的。老师让学生把自己认为最优美的句子找出来品味。有一学生选了这样一句“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句很美。老师启发:为什么很美。他在回答的过程中提到了这句话把嗅觉转化为听觉。老师说这句是通感句,然后讲,通感是比喻的一种,比喻又分三种(明喻、暗喻和借喻),另外还有博喻,让学生找出这样的句子来进行分析。前后花了近20分钟的时间。我认为这就是典型的现代文教学知识化,把一篇优美的散文作为修辞教学的例子。 我想如果老师沿着一开始的思路,在引导学生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感悟朱自清笔下荷塘月色的美,那对学生来说是多大的审美享受啊。这虽然是我看的一个课例,但我们新课程条件下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们放不开手脚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阅读,从而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的课堂一定是存在的。 新课程改革中要求老师对文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要求老师引导学生学习多角度多层次的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学习用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