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2章国际收支调节手段和理论解答.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章 国际收支调节手段和理论 §1 国际收支调节手段 § 1.1 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 价格铸币机制 收入机制 利率机制 (1)价格铸币机制 又称呼为“价格-现金流机制或货币-价格机制” 物价现金流动机制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休谟(David Hume)1752年提出。这是第一个系统分析了国际收支运动规律的国际收支理论。 机制三原则:自由铸币、自由流动、自由兑换 隐含假定:货币的成色不变 调节机制: 国际收支逆差-货币外流-国内价格下降-出口价格下降-贸易收支改善 国际收支顺差-货币流入-国内价格上升-出口价格上升-贸易收支恶化 注明:纸币下的调节机制类似(以贸易收支为核心,排除资本流入流出的影响) (2)收入机制 国际收支逆差-对外支付增加-国民收入下降-社会总需求下降-进口需求下降-贸易收支改善 国际收支顺差-对外支付下降-国民收入增加-社会总需求上升-进口需求上升-贸易收支恶化 注明:以贸易收支为核心,排除资本流入流出的影响 (3)利率机制 国际收支逆差-本国货币供应量减少-利率上升-短期金融资产收益率上升-资金流入-国际收支改善 国际收支顺差-本国货币供应量增加-利率下降-短期金融资产收益率下降-资金流出-国际收支恶化 以短期资金流动与国际贸易收支为核心,排除长期资本流动的影响 § 1.2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1.2.1弹性分析理论 1.2.2吸收分析理论 1.2.3货币分析理论 1.2.4内外均衡的调节理论 1.2.1 弹性分析理论(theory of elasticity approach) (1)背景 (2)作用机制 (3)弹性的基本概念 (4)马歇尔-勒纳条件 (5)J效应 (1)背景 20世纪30年代,英—马歇尔(货币、信用和商业)提出价格需求弹性, 3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琼?罗宾逊进一步考察和证实了该理论,1944年美勒纳完善提出“马歇尔-勒纳条件”等人发展而成。 (2)作用机制 该理论把调整汇率周围调节国际收支的手段→分析的是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国际收支←调节汇率↗相对价格 ↘数量 →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弹性分析理论→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的影响 (3)供求弹性:供求数量与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数量变动>价格变动,则需求弹性>1 概念 : 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 Em=进口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进口商品价格变动率 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 Ex=出口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 进口商品的供给弹性 Sm =进口商品供给量的变动率/进口商品价格的 变动率 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 Sx=出口商品供给量的变动率/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 (4)马歇尔—勒纳条件 Em+Ex1:即进口需求弹性与出口需求弹性的总和大于1,这是贬值可以影响贸易差额的充分必要条件 。 Em+Ex=1:表明贸易收支状况不变 Em+Ex1:表明贸易收支状况恶化 (5)时滞反应-J曲线 滞后效应:贸易合同调整的滞后和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滞后(即使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 (6)贸易条件(Term of Trade) 又称交换比价,指出口商品单位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单位价格指数之间的比例。(同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条提供曲线) 即T=Px /Pm T值上升表示本国贸易条件改善,即出口相同数量的商品可换回较多数量的进口,下降表示本国贸易条件恶化。 SmSx>EmEx,贸易条件恶化 SmSx<EmEx,贸易条件改善 SmSx﹦EmEx,贸易条件不变 (7)评价 贡献:纠正了货币贬值就能改善国际收支的看法 (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的弹性差异) 局限: (1)建立在局部均衡的基础上,只考虑汇率变动进出口的影响,没有考虑其价格效应和收入; (2)贸易商品的供给几乎具有完全弹性或者无穷大(即未实现充分就业)与充分就业的假定相互矛盾不考虑汇率变化的货币效应; (3)弹性论采用的是静态分析法,忽略了时滞的效应 (4)将国际收支等同于贸易收支 实际上,各国差异很大,很难有定论。 专栏2-2 马歇尔—勒纳条件在中国的实证研究.doc 1.2.2 吸收分析理论(absorption approach) 背景:吸收分析理论是5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亚历山大和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米德在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基础上提出来的。 基本理论:这一理论强调收入和吸收在国际收支中的关键作用,其基础是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BP失衡是由于国民收入与国民支出的总量失衡导致的。 在开放型经济条件下,则Y=C十I十X-M Y=A+B A=总支出=总吸收 B= 国际收支(忽略资本流动) B=Y-A 若 Y>A 则B>0顺差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