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框架式图文转换.pptx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开课:框架式图文转换

框架式图文转换 ——2017年语言文字运用 类型 考查形式 考题举例 构 思 框 架 图 把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字。 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Ⅰ 流 程 图 用简洁的语言表述流程图的基本内容。 2006年广东卷 方 位 图 对对象所在位置作介绍,要求表述准确,用语富于变化。 2006年全国卷Ⅱ 结构类图文转换题常见的考查形式 17.下面是某中学暑期瑶族村考察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6分) 【试题答案】 本次瑶族村三日行考察要求参加人员事先查资料,了解瑶族概况,备好所需行装;考察期间的主要活动有参观、访谈以及与村民联谊,每人需写日记,记录考察情况。 (内容完整,给1分;归属得当,给1分;表述准确,给2分;语言连贯,给2分。总数超出要求,酌情扣分) 此题主要考察学生的语言应用、表达能力,要求考生对所给要素的内容、归属、逻辑安排等做出正确的判定。 (1)内容完整,给 1 分。 要求:所写文字内容包括:瑶族村三日行、查阅资料、准备行装、参观、访谈、联谊、考察日记 7 部分,不得有缺失,视为内容完整,给 1 分;缺失任何一项视为内容不完整,给 0 分。 (2)归属得当,给 1 分。 要求:所列项目中,查阅资料、准备行装两项归入准备部分;参观、访谈、联谊、考察日记四项归入实施部分,视为归属得当,给 1 分;任何一项归属错误视为归属不得当,给 0 分。 (3)表述准确,给 2 分。 要求:内容完整、归属得当即可视为表述准确,给 2 分。 内容不完整或归属不得当则视为表述欠准确,给 1 分。内容不完整且归属不得当则视为表述不准确,给 0 分。 (4)语言连贯,给 2 分。 语言表达流畅,无明显语法错误,视为语言连贯,给 2分; 有明显语法错误则视为语言不连贯, 其中逻辑完全混乱、无法理解,给 0 分;语言逻辑牵强、尚可理解,给 1 分。 说明:A 意思对即可,顺序可颠倒。B 标点符号不计算为字数;C 非关键字错别字不扣分。D 超出字数不足 5 个字(含 5 个)不扣分;超出 5 个字,扣 1 分。 如下例证视为正确,给分: 瑶族村三日行:需要准备行装、查阅资料,实施行动包括参观、访谈、联谊、考察日记,以便我们更好地了解瑶族村的文化与地理景观,希望这次活动能更加充实我们。 瑶族村三日行活动给了我们一个参观和访谈当地特色的机会。我们需准备好行装、查阅好资料,积极参加联谊活动,认真整理考察日记,给自己一个快乐的时光。 如下例证存在缺项, “内容完整”一项不得分,其余项目得分: 去瑶村前要查阅相关资料,准备行装。到达瑶村之后要仔细参观旅游景观,进行一些访谈,举办一次联谊会,到达家后要写下考察日记。 (缺“三日” ) 我们要先查阅一些瑶族村的相关资料,然后整理自己的行装出发。首先我们要参观然后再访谈交流,最后我们要写考察日记,以便以后使用。 (缺“三日行” “联谊” ) 【试题考点】图文转换 【试题解析】一要审清试题要求,即根据初步构思框架构思一段话; 二是充分利用试题材料,将其体现在语段中; 三是注意准确、连贯的要求。 图片中的瑶族村三日行考察重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去前的“准备”——查阅资料了解瑶族的情况和准备好考察行装;二是到达之后的“实施”过程——四处参观、进行访谈、举行联谊活动和写好考察日记。将这些信息有条理地连贯起来即可。 (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 郎 归 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 【试题答案】 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2分) 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3分)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 【试题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2分) 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4分) 在古代诗歌阅读部分,大部分考生能够把握作品主要思想内容,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 (1)一部分考生不能准确分析出全词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整首词要表达的是作者的愁绪, 其中上阕是用以景写情,下阕是以动作细节写情。很多考生把全词表达的感情弄错了,认为写的是快乐之情、喜悦之情。 (2)对词的结构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