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和教育教学.doc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孙子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计篇》)这句话的意思是:战争是关系国家战略全局的大事情,它维系着民众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能不缜密考察、认真研究的。所以,孙子强调指导战争要熟计多谋,增强计划性,减少盲目性。只有战前胜算在胸,计划周密,计谋高超,才能出师必胜;否则,计划粗疏,决策失算,或者根本无算,打莽撞仗,必然失败。兵者,国之大事,反映了孙子的重战与慎战思想。孙子把战争提到事关国家存亡和民众生死的高度,表明他具有鲜明的战略意识和全局观念。这是中国古代对战争问题第一次做出的明确概括。   古往今来,战争和文明总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由此便有了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之说。综观历史,每当政权更迭,改朝换代的时候,兵者便成为国之大事;而一旦国家建立,人民需要安居乐业的时候,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便上升为国之大事,而教育更是理所当然地成为国策中的重中之重。中国历史上享有千古一帝盛誉的清朝康熙大帝,从治理国家的实际出发,对学习汉族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欲望和浓厚的兴趣。即位不久,就采纳汉官的建议,在宫中致斋后,在诸王、大臣的陪同下,乘辇亲诣太学祀孔。亲奠完毕,又到彝伦堂,听满汉祭酒、司业依次讲解《易经》、《书经》,并要求诸王、大臣们也要勤勉学习。后来又设南书房,开博学鸿词科、明史馆,编纂《全唐诗》、《佩文韵府》、《字典》等书籍,提倡程朱理学。由于康熙崇儒重道,重视教育,并以此来团结广大汉族官民,强化了政权的巩固,建立了在位61年的康熙盛世。   新中国建立后,党和国家始终视教育为国之大事。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就指出: 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任何敌人的。为了提高干部的文化和政治素质,党在延安建立了抗日军政大学,毛泽东亲自授课。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开设各种业余学校,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开展了大规模的扫除文盲的运动。文化大革命中,教育受到严重摧残。邓小平同志恢复工作后,在1975年的整顿中,率先进行的就是教育和科技整顿,他认为教育和科技上不去,国家就不能发展。粉碎四人帮后,再次恢复工作的邓小平,在日理万机的情况下,首先召开科教工作座谈会,当机立断地决定改革招生制度,恢复停顿10年的高等教育考试。1978年3月18日,邓小平亲自主持全国科技大会,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号召在党内造成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空气。从此,我国教育科技战线出现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科学教育的春天终于冲破寒流,温暖了人间。   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国家之间的军事斗争已经转化为政治、经济方面的竞争。为此,江泽民明确指出,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人的素质的竞争。因此,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再次把教育提高到国之大事的地位。为了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党和国家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要求大力发展教育事业。针对传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在此后不久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江泽民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全国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一年以后,江泽民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能不能培养出优秀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政党、这个国家的兴衰存亡。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能不能巩固和发展下去,中国能不能在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强盛不衰,关键就要看我们党能不能不断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的领导人才。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实践证明,民为国本,学为国魂。教育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教育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各类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动员令,为面向21世纪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二 上兵伐谋   孙子说: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以谋攻之法也。 (《谋攻篇》)这段话的意思是:用兵打仗,上策是从智谋上战胜敌人,即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在计谋上胜敌一筹,使敌人屈服;其次是从外交上压服敌人,即联合自己的盟友,拆散敌国的盟军,使对手处于孤立无援的困境;再次是攻打敌人的军队,以武力战而胜之;而最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堡,这是作战中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所以,善于交战的将领,不是采用武力使敌人屈服,也不是靠硬拼的办法攻占敌人的城池,更不是采用久拖不决的消耗战去吞并敌人的国家。因此,运用谋略迫使敌人完全地降服,军队不受挫折而取得完全的胜利,以此争雄于天下,这就是运用谋略战胜敌人的法则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