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宽容及不宽容.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哲学的宽容和不宽容 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降,在中国大陆的哲学领域,不断地进行你死我活的斗争,可以说是战火纷飞,硝烟弥漫。人们在这里看到一个个的“敌人”倒了下去,官方哲学则不断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对此,人们应当记忆犹新:批判胡适反动的实用主义、批判梁漱溟的反动哲学、批判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批判巴人的地主资产阶级的人性论、批判吴晗的道德继承论、批判杨献珍否定“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的理论、批判杨献珍的“合二为一”论、批判冯定的伪共产主义人生观、批判王若水的人道主义和社会主义异化论,等等。更有甚者,在史无前例的“文革”中竟有为哲学观点的不同而丧命的。当时的河北大学哲学系三年级学生戎秋颖因为在《毛泽东选集》上写了一些自己的见解,而被判以“恶毒攻击罪”,押赴刑场,执行枪决。这种骇人听闻的暴行,这种没完没了的斗争,???人们对哲学望而生畏,认为哲学领域是最不安全的领域,哲学是最不宽容的学问。以至搞哲学的人都不想再让自己的孩子染指这个领域。 其实,哲学并不是不宽容的学问。最简化地说,哲学是学理化的世界观。作为世界观的哲学应当是宽容的。不论你持什么世界观,都可以和平共处;争论尽管争论,但不是非要打个高低,甚至你死我活。如果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看,哲学也是离经济基础最远的领域,因而持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并不会直接产生利益上的冲突。一个宗教徒可以和一个无神论者共事,持有不同世界观的人可以相安无事。我们决不可能要求任何单位的人只有一种世界观。即使在现代宗教里也在提倡不同信仰之间的沟通,这正是世界进步的体现。 哲学的这种宽容根源于它的思想本质。思想是个性化的,活的思想依附于每一个具体的人。从思想来说,人与人之间会有很大的差别,这本来就是人的自由。思想是自由的,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去想,去考虑,即使是专制社会,人也有这种思想的自由,只要我不说出来,或者不让统治者捉到,你就无奈我何。只不过这种自由是极为有限的,是限制在笼子里的自由,是无法在社会中实现的自由。所以近代革命人士向专制制度冲击时就将思想自由与言论自由、出版自由连在一起,视为自由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哲学的这种宽容更根源于它之抽象化。前已说过,哲学是离经济基础最远的学问。尽管在归根到底的意义上它与经济基础有着联系,但在现实生活中学理化的世界观与经济基础的这种联系是可以略去不计的。这正如数学的情形一样。所以如此,是因为它与经济基础的联系要经过许多的中间环节,比如经济、政治、科学技术、文化等等(几乎包括了上层建筑的全部环节),而且每个环节事实上都是一个庞大的领域或体系。经过了这么多的中间环节以后,哲学就完全可以在抽象的领域里自由翱翔了,这一点也如数学一样。因而在这一领域就可以展开最不计利害而只顾学理的研究(这种研究所体现的也就是恩格斯在《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所讲的“那种不管所得成果在实践上是否能实现,不管它是否违反警章都照样致力于纯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理论上毫无顾忌的精神”——新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58页)。由于大家都从学理出发,所以彼此之间也就有了最大的宽容。 可见,哲学作为抽象的思想是不应受到干预的。如果只在思想领域来谈问题,各种哲学都有存在的权利。它们可以相互辩论,自由研究。它们可以有高下之分,但决无存亡之分。而且,从古到今,产生过多少哲学学说,出现过多少哲学学派,可以说,没有哪一种学说和学派是完全正确的。人们根据自己的实践和体验创造出不同的学说,其实是可以互相取长补短的。其所以如此,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已指出的,皆因个人不可能穷尽真理,就连黑格尔这样的大家也不可能。因而哪一种哲学都只能发现一部分甚至一点真理,或者反过来说,哪一种哲学也都是有缺陷的。那种“唯我独真”的想法是幼稚可笑的。这样,我们谈论哲学的宽容也就有了认识论的依据。 然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却常常看到哲学之不宽容。这是怎么回事呢?如果人们仔细研究一下就会知道:这种不宽容原来不是来自哲学自身,而是来自哲学以外。就哲学本身来说,即使是最严重的分歧,也还是可以互相宽容的。举个例子来说,谁都知道在哲学上有所谓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这当然是哲学上的重大分歧。但是,自古以来,二者不断地争论,却谁也没能消灭谁,甚至谁都没想消灭谁。各种具体的哲学学说,都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争论中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观点,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就在这种不断争论和修正中逐渐提高。就哲学家来说,不仅谁也没想把对方消灭掉,甚至不同观点的哲学家还常常是朋友关系、师生关系,经常在一起切磋。亚里士多德尽管批判柏拉图的唯心主义,但他对老师的尊敬之情溢于言表。休谟与卢梭在观点上有很大的分歧,但他们是很好的朋友。为了帮助这位受到社会伤害的哲学家,休谟表现了最大的宽容。在中国哲学史上这样的例子就更多了。 这种来自哲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