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机电工程学校 张小燕教学设计郑州机电工程学校 张小燕教学设计.doc

郑州机电工程学校 张小燕教学设计郑州机电工程学校 张小燕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郑州机电工程学校 张小燕教学设计郑州机电工程学校 张小燕教学设计

文学的趣味 朱光潜 授课课时:第1课时 授课课型:新授课 教学用具:常规 教学目标:1、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扫清字词障碍; 2、能解读文章,找出中心论点,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3、能通过文章的学习,掌握培养高雅、广泛的文学趣味的方法; 教学重点:能解读文章,找出中心论点,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教学难点:能通过文章的学习,掌握培养高雅、广泛的文学趣味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黑板上写两个词语:“趣味”、“兴趣”。 提问学生,这两个词,哪一个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用得更频繁一些?“趣味”一词在字典中是什么意思?和“兴趣”的意思是否完全一样?教师作出肯定答复:“趣味”是使人愉快,使人感到有意思、有吸引力的一种特性;而“兴趣”则是指一种喜好的情绪。继续发问:你在欣赏哪一类文学作品时不会感到乏味?你如果阅读一本世界名著,感到索然无味,是否就意味着你没有欣赏能力或欣赏水平低下? 刚才问大家的几个问题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的,而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朱光潜在本文中所阐述的观点可能会得到一些人的认可,但可能也会有些人对此不以为然,但不管怎么样,在这篇篇幅不长的文艺短文里,作者的一些对文学欣赏的方法还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首先解题,并给大家介绍关于作者的一些知识。 二、教授新课 1、解题〖结合阅读提示〗 “文学的趣味”,这里是指培养高雅广泛的文学欣赏趣味,喜好什么样的文学作品,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趣味高低、雅俗。 作者对文学趣味的解释是:“文学作品在艺术上有高低的分别,鉴别出这高低而特有所好,特有所恶,这就是普通所谓趣味。” 2、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1986),笔名孟实,安徽桐城人。我国著名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他于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文科教育系;1930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文科硕士学位;1933年获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文科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四川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武汉大学教授、教务长。1946年后任北京大学教授、文学院代院长,中国美学学会第一届会长,民盟第三至五届中央委员。第二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毕生从事美学教学和研究,在西方美学思想和中西方文化研究方面造诣较深。 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近代。王国维、蔡元培、鲁迅、周扬等为我国现代美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直到20世纪三十年代,美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时朱光潜写的《文艺心理学》、《谈美》、《诗论》等专著,在这一领域具有开拓意义。 3、字词音、形、字【板书】 请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板书生字词。 (1)囿(yòu):本义指“古代帝王养禽兽的园林”。文中指“拘泥、局限”的意思。 (2)坐井观天:比喻眼光狭小,看到的东西有限。 (3)方剂:简称方。方指医方。剂,古作齐,指调剂。治病的药方。 (4)玩索:细细地体会、探寻。 (5)纷歧(qí):错杂;纷乱。 (6)绮靡(qǐ)(mǐ):华丽,浮艳(多指诗文)。 (7)笃嗜(dǔ):特别爱好。笃:忠实,一心一意。 (8)生生不息:不断地派生、发展。生生:不停地滋生。 4、评析课文内容 请学生快速浏览全文, [思考]:作者在文中提出了哪些精辟的见解?(〖提示〗:可在文中的一些相关语段中找出关键性语句,用简洁的话表述出来) [讨论]后[明确]并【板书】: 作者的一些精辟见解:(1)趣味是欣赏的基础;(第1节) (2)广泛地阅读和比较作品,才能获得可靠的鉴别力;(第5节) (3)要不断地创造新的趣味。(第6节) 下面我们来看文章的具体内容。 (1)全班齐读第1小节内容 [分析]:文章开门见山,引用了孔圣人的一句话: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这实际上是谈“知、好、乐”三者的关系。 [提问]:常人一提及圣人的某些话,总认为是至理名言,那么,作者一开头即引用了孔子的话,是要达到什么目的呢?是否是要证明自己的一些观点?关于“知”、“好”、“乐”三者的关系,他和孔子的看法一样吗? [讨论]后[明确]:作者并不是用孔子的话来证明自己的一些观点,而是为了引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板书】: 孔子:知——好——乐 一层深一层 作者:知——好——乐 “知”是第一难关 在这一节中,作者已经很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他认为:“知、好、乐”这三种心理活动应该融为一体,而这就是欣赏,尤其突出了欣赏作品时“知”的重要。 以日常生活中我们看书为例: 我们一般都说“看了什么书”,而不说“欣赏了什么书”,就是因为刚开始看一本书的时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yongwxiaj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