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云南省昆明一中2012届高三第1次月考统测语文试卷
云南省昆明一中2012届高三第一次月考统测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50分。
第Ⅰ卷 (选择题,3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狩猎(shòu) 瓜熟蒂落(tì) 赡养(shàn) 虚与委蛇(yí)
B、桎梏(gù) 戛然而止(jiá) 角逐(jué) 提纲挈领(qiè)
C、哺育(pǔ) 煞费苦心(shà) 粗犷(guǎng) 断壁残垣(yuán)
D、面颊(jiá) 怙恶小悛(quān) 造诣(yì) 叱诧风云(chà)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惊蛰 涸泽而渔 气喘吁吁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B、缱绻 混为一谈 欢呼雀跃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C、脉搏 期期艾艾 鸠占鹊巢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D、蜜饯 摧人泪下 恰如其分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近年来,高速公路以及一般公路的收费问题,广为社会舆论所诟病。
陈凯歌执导的华语传记巨片《梅兰芳》,往长达7个多月的拍摄后,已于2月低正式杀青。
他没有让孩子们女死记硬背人精的公式和定理,但是,他却苦口婆心地教了孩子们许多
思考问题的方法。
该人的名字我从没听说过,不知他何时被选为代表,问同街区的人,也都一个个成了丈二的和尚。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人的生活范围、生活阅历总是有限的,阅读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世界、认识社会生活,了
解和熟悉我们不曾经历、也不可能经历的一些事情。
B、医生建议我多外出散步。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除非不碰上坏天气,或者病加重了,我
都从不间断地要到公园里走一走。
C、刚开始,他们靠从家乡出发时自带的食品和矿泉水、方便面、袋装牛肉等填肚子,后来
因水土不服,很多队员出现拉肚子、感冒发烧等症状。
D、要顺利完成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
胀,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
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
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
节奏。二二节奏的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此后
的四言诗,如曹操《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
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
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活泼。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为什
么七言没有继续加长,发展为九言呢?我想这是因为一句诗七个音节已经达到读起来不至于
呼吸急促的最大限度,加长到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
在音节变化的同时,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中国诗歌是从自由体(古诗)走向格律体
(近体诗),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特长。就一
个诗人来说固然有的擅长自由体,有的擅长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在自由
体与格律体之间始终没有分成派别。它们互相补充各擅其能,共同促使中国诗歌的繁荣发
展。
从深层考察,诗歌的发展乃是性情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从重性情到重声色,
是中国诗歌史的第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发生在晋宋之际,具体地说是在陶谢之间。这恰好
也正是近体诗的各种技巧被自觉加以运用的时候。明代的陆时雍说:“诗至于宋,古之终而
律之始也。体制一变,便觉声色俱开。 谢灵运鬼斧默运,其梓庆之镱乎。“具体地说,这
个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从重写意转到重摹象,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实性的语言。
《文心雕龙·明诗篇》说:“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
追新。”指出了转变后的状况。从陶到谢的转变,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递。正如沈德潜所说:”
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转关也。“(《说诗啐语》)重声色的阶段从南朝的宋
延续到初唐,一方面丰富了表现技巧,另一方面也建立起严密的格律,到盛唐,性情与声
色完美地统一起来,遂达到了诗歌的顶峰。
但是性情与声色的统一毕竟不能维持多久。盛唐半个世纪一过,二者便又开始分离。
重性情的,声色不足;求声色的,性情不完。此后二者统一的诗作虽然不少,但能以二者
的统一维持一个时代的再也没有了。中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