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乙脑第七版
流行性乙型脑炎 epidemic encephalitis B 济南市传染病医院 张景遥 概述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所致﹑脑实质炎症为主要表现的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 经由蚊虫媒介而传播。 临床上以突然起病,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为特征。 重者发生呼衰,病死率20-50%,可遗留后遗症。 病原学 乙脑病毒属虫媒病毒B组,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病毒呈球形,直径40-50nm,核心为单股正链RNA,外有脂质包膜,嵌有糖基化蛋白 (E蛋白)和非糖基化蛋白 (M蛋白)。E蛋白-主要抗原成份,表面抗原决定簇-中和活性、血凝活性等生物学活性。 病原学 病毒对多种动物具感染性,对乳鼠尤为敏感,故可从乳鼠脑内接种分离病毒 细胞接种-鸡胚,猴肾,Hela细胞。 病毒的抗原性较稳定,人与动物感染病毒后,血中均可产生补体结合抗体、中和抗体及血凝抑制抗体。 病原学 病毒的抵抗力不强,不耐热,56℃30分钟、100 ℃2分钟可灭活,对各种常用消毒剂如乙醚和酸等都很敏感,但耐低温和干燥。50%甘油4 ℃ 可保存3个月,冷冻干燥后在4 ℃ 冰箱可保存数年。 流行病学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流行特征 传染源 乙脑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人与自然界中许多动物可作为本病的传染源。猪,尤其是仔猪为本病主要传染源,其次为家畜、家禽、蝙蝠等。 人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 传播途径 本病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国内传播的蚊种有库蚊、伊蚊和按蚊中的某些种,而以三带喙库蚊是主要传播媒介。蚊感染后可带毒越冬或经卵传代,可成为乙脑病毒的长期储存宿主,造成蚊一动物—蚊的不断循环。其他如福建、广东等地的蠛蠓。 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但感染后多数呈隐性感染,乙脑病人与隐性感染者之比为1:300—2000。感染后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力,故患病者大多为10岁以下儿童,尤以2—6岁儿童发病率最高。近年成人和老年人的发病有相对增高趋势。 非流行区进入流行区易感。 流行特征 流行地区:亚洲东部的热带、亚热带及温带地区。我国除东北北部、青海、新疆、西藏外均有本病流行。农村高于城市,山区高于沿海。 发病季节:在热带地区无季节性,而温带和亚热带则本病流行80%一90%集中在7、8、9三个月。与气温、雨量和蚊虫孳生密度高峰有关,呈季节性流行。 发病形式:本病集中暴发少,呈高度散发性,家庭成员中少有同时多人发病。病者大多为10岁以下儿童 发病机制-1 蚊虫叮咬 病毒 单核—巨噬细胞内繁殖 血流(病毒血症) 隐性感染或为轻型病例 病毒可通过血脑屏障 CNS 脑炎 发病机制-2 人体免疫力 感染病毒的数量和毒力 其他如注射百日咳菌苗后,或原有脑囊虫病、癫痫、高血压、脑血管病和脑外伤等可降低血脑屏障功能,使病毒易于侵入中枢神经系统。 发病机制-3 病毒对神经组织的直接侵袭作用:致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和胶质细胞增生与炎性细胞浸润。 细胞凋亡。 细胞因子的作用: NO 等。 免疫性损伤:主要机制。当机体特异性IgM与病毒抗原结合后,在脑实质和血管壁上沉积,激活补体系统及细胞免疫,引起免疫性攻击,致脑组织损伤和坏死。 病理解剖 病理改变以大脑皮质、基底核和丘脑最为严重。 肉眼观察: 软脑膜有充血、水肿和出血; 脑沟变浅,脑回变粗; 大小不等的软化灶。 病理解剖 镜检可见: 神经细胞病变、坏死:呈程度不等的变性、肿胀和坏死。尼氏小体消失,胞质内空泡形成,核偏位。 软化灶形成:灶性细胞坏死、液化,形成镂空筛网状软化灶,有一定特征意义。 血管病变和炎性反应::扩张、充血、液体渗出,致脑水肿。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坏死脱落,可形成栓塞。炎症细胞浸润以 L和M为主,以变性坏死的神经细胞为中心,或围绕血管周围形成血管套。 胶质细胞增生:主要为小胶质细胞,形成小胶质结节。位于坏死神经细胞或小血管附近。 病理学——血管病变 脑实质及脑膜血管充血扩张,有大量浆液性渗出,形成脑水肿。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坏死、脱落,产生附壁血栓。 病理学——细胞浸润 细胞浸润和胶质细胞增生。L和M为主(血管套)。 病理改变与疾病 临床表现 潜伏期:4~21d,一般为l0一14日。 在潜伏期内病毒侵入血液内繁殖,大多数人感染后不出现症状,为隐性感染,但机体可获得免疫。 较典型病例的病程大多为两周左右,大致可分为初期、极期、恢复期三个阶段,部分遗留后遗症。 临床表现 初期 极期 恢复期 后遗症期 初期 (1-3病日)起病急,体温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ISO 8178-1-2017 Recipro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xhaust emission measurement Part 1:Test-bed measurement systems of gaseous and particulate emissions往复式内燃机排放测量第1部分: 气体和颗粒物排放测量系统(2-1).pdf
- 11J508 建筑玻璃应用构造-栏板隔断地板 吊顶 水下玻璃 挡烟垂壁图集.pdf
- 私立门诊财务管理制度.docx
- 触电事故典型案例分析.pptx
-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七版)胡锦光-全套课件.pptx
- 丰田自工序完结培训资料.pdf VIP
- 德育课程体系.doc
- 海工试验报告.doc
- 废旧轮胎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课件.pptx VIP
- 静脉留置针健康宣传册.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