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专科的主要特色疗法附件三)中医专科的主要特色疗法(附件三).doc

中医专科的主要特色疗法附件三)中医专科的主要特色疗法(附件三).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专科的主要特色疗法附件三)中医专科的主要特色疗法(附件三)

PAGE  PAGE 40 中医专科的主要特色疗法(附件三) 一、心悸的中医特色治疗 在中医理论中,心悸是指气血阴阳亏虚,或痰饮瘀血阻滞,心失所养,心脉不畅,引起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心悸发作时常伴有气短、胸闷,甚至眩晕、喘促、晕厥;脉象或数,或迟,或节律不齐。 辨证治疗——体针 心虚胆怯 1、症状和体征:心悸因惊恐而发,悸动不安,气短自汗,神倦乏力,少寐多梦,舌淡,苔薄白,脉细弦。 2、证候分析:惊则气乱,心神不能自主,故心悸。心不藏神,则心中惕惕、悸动不安、少寐多梦。久病损伤心气,故气短自汗、神倦乏力。舌脉均为心气不足之象。 3、治法:益气安神。以手少阴心经穴、手厥阴心包经穴为主。 4、处方 主穴:心俞、巨阙、间使、神门、胆俞。 配穴:善惊者加大陵;自汗、气短甚者加足三里、复溜。 5、操作方法 主穴:常规消毒后,选用直径为0.30~0.35mm的毫针,斜刺心俞0.6±0.2寸,直刺巨阙0.5±0.6寸(向下斜刺),直刺间使0.8±0.2寸,直刺神门0.3±0.4寸,斜刺胆俞0.6±0.2寸。 配穴:常规消毒后,直刺大陵0.4±0.1寸,直刺足三里1.0±0.4寸,直刺复溜0.9±0.1寸。每日治疗1次,每次治疗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2~3次。主穴均用捻转补法,捻转幅度为2~3圈,捻转频率为每秒2~4个往复,每次行针5~10秒。其他配穴针用补法。 6、心俞、巨阙俞募配穴,功在调补心气,定悸安神。胆俞可壮胆气而定志。间使、神门宁心安神。 心脾两虚 1、症状和体征: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面色白光白,头晕乏力,气短易汗,纳少胸闷,舌淡红,苔薄白,脉弱。 2、证候分析:脾失运化之权,气血化源不足,故纳少胸闷、头晕乏力、气短易汗。心血不足,则心悸。神明失养,神不守舍,则失眠健忘。心其华在面,气血虚,故面色白光白、舌淡红、脉细弱。 3、治法:养血益气,定悸安神。以足阳明胃经穴、背俞穴为主。 4、处方 主穴:心俞、巨阙、膈俞、脾俞、足三里。 配穴:腹胀、便溏者加上巨虚、天枢。 5、刺灸方法 主穴:常规消毒后,选用直径为0.30~0.35mm的毫针,斜刺心俞0.6±0.2寸,直刺巨阙0.5~0.6寸(向下斜刺),斜刺膈俞0.6±0.2寸,斜刺脾俞0.6±0.2寸,直刺足三里1.0±0.4寸。 配穴:常规消毒后,直刺上巨虚0.8±0.4寸,直刺天枢1.0±0.2寸。每日治疗1次,每次治疗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2~3次。主穴均用捻转补法,捻转幅度为2~3圈,捻转频率为每秒2~4个往复,每次行针5~10秒。其他配穴针用补法。 6、方义:心俞、巨阙如前所述。血之会膈俞可补血养心。气血的生成,赖水谷精微所化,故取脾俞、足三里健中焦以助气血化生。 阴虚火旺 1、症状和体征:心悸不宁,思虑劳心尤甚,心中烦热,少寐多梦,头晕目眩,耳鸣,口干,面颊红热,舌红,苔薄黄,脉细弦数。 2、证候分析:肾阴不足,水不济火,以致心火内动,扰动心神,故心悸不宁、心中烦热、少寐多梦。思虑劳心,更耗伤心阴,故心悸加重。阴亏于下,虚火上扰,则头晕目眩、耳鸣口干、面颊红热。舌红、脉细数,为阴虚火旺之象。 3、治法:滋阴降火,养心安神。以足少阴肾经穴、手少阴心经穴为主。 4、处方 主穴:肾俞、太溪、阴郄、神门。 配穴:手足心热者加劳宫、涌泉。 5、操作方法 主穴:常规消毒后,选用直径为0.30~0.35mm的毫针,直刺肾俞0.9±0.1寸,直刺太溪0.6±0.2寸,直刺阴郄0.4±0.1寸,直刺神门0.3±0.4寸。 配穴:常规消毒后,直刺劳宫0.4±0.1寸,直刺涌泉0.6±0.2寸。每日治疗1次,每次治疗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2~3次。主穴均用捻转平补平泻法,捻转幅度为2~3圈,捻转频率为每秒2~4个往复,每次行针5~10秒。其他配穴针用平补平泻法。 6、方义:本证源于肾阴不足,水不济火,故取肾俞、太溪滋肾阴而上济心火,以治其本。阴郄、神门养心安神定悸。 心血瘀阻 1、症状和体征:心悸怔仲,胸闷心痛阵发,或面唇紫黯,舌紫黯或有瘀斑,脉细涩或结代。 2、证候分析:心主血脉,心脉瘀阻,心失所养,故心悸怔忡。血瘀气滞,心阳被遏,则胸闷。心络挛急,则心痛阵发。脉络瘀阻,故见面唇紫黯。舌紫黯或有瘀斑、脉细涩或结代,均为瘀血蓄积、心阳阻遏之象。 3、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络。以任脉穴、手厥阴心包经穴和足太阳膀胱经穴为主。 4、处方 主穴:内关、膻中、心俞、气海、膈俞、血海。 配穴:失眠健忘者加神门;气短自汗者加复溜。 5、操作方法 主穴:常规消毒后,选用直径为0.30~0.35mm的毫针,直刺内关0.8±0.2寸,直刺膻中0.4±0.1寸(或平刺),斜刺心俞0.6±0.2寸,直刺气海1.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yongwxiaj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