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本文档共7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98传染病

 绪论;第一节 传染病的概念与分类;病原 感染;传染源;按病原体储存形式分类;按传播途径分类;按传播方式分类;按病原体的类别分类 细菌性传染病  破伤风 病毒性传染病    脊髓灰质炎 真菌性传染病    脚气 寄生虫性传染病    血吸虫病 其它病原体  立克次体    恙虫热  支原体  非淋菌性尿道炎  衣原体     沙眼  螺旋体     梅毒;第二节 传染病的特征及临床特点;传染病发生的条件    取决于病原体的致病能力和机体的免疫功能这两个因素。;病原体的特性 传染力  引起易感宿主发生感染的能力 致病力  侵入宿主后引起临床疾病的能力 毒力  感染机体后引起严重病变的能力;常见传原体的传染力、致病力和毒力 ;病原体的变异性 耐药性变异 结核杆菌 抗原性变异 甲型流感 毒力变异 狂犬病病毒 ;机体的免疫力 针对某种病原微生物或其毒素产生的特异性抵抗力,常伴有非特异性活性的抗体或细胞的参与。 非特异性免疫 天然屏障 吞噬作用 体液因子 特异性免疫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传染病的发病机制 传染病的发生与发展: 入侵门户 机体内定位 排出途径 组织损害: 直接损伤 毒素作用 免疫机制 病理生理变化: 发热 代谢异常 水电解质失衡 内分泌改变;二、传染病的临床特点;除上述四期外,某些传染病可能出现以下结果: 复发: 病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潜伏于组织内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至一定程度,使初发病的症状再度出现,称为复发。 再燃: 病情进入恢复期时,体温未稳定下降至正常,又再发热时,称为再燃。由于病原体暂时受到抑制未被杀灭而再度生长繁殖所致。 后遗症: 传染病患者在恢复期结束后,机体功能仍长期未能复常者称为后遗症。;1、发热及热型 ;发热;热型及临床意义;(2)驰张热;(3)间歇热;(4)波状热;(5)回归热;(6)不规则热 ; 此外还有: 马鞍热:昼夜体温二次升降者 消耗热:昼夜体温波动达3-4 ℃者,见于重症结核等 2、毒血症状:疲乏、全身不适、寒战、厌食、头痛、肌肉、关节、骨骼疼痛等。 ;3、常见体征 皮疹:疹子的出现时间、分布部位和先后次序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斑疹:鲜红,压之不退色,不高出皮面,<1cm,见于斑疹伤寒。 斑丘疹:小片红色丘疹,高出皮面,压之退色,见于麻疹。 玫瑰疹:类似斑丘疹,但色淡,边界不清,见于伤寒。 ;3、常见体征 皮疹:疹子的出现时间、分布部位和先后次序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斑疹:鲜红,压之不退色,不高出皮面,<1cm,见于斑疹伤寒。 斑丘疹:小片红色丘疹,高出皮面,压之退色,见于麻疹。 玫瑰疹:类似斑丘疹,但色淡,边界不清,见于伤寒。 ;瘀点、瘀癍:出血性皮疹,鲜红至暗紫色,压之不退色,见于败血症、流脑、出血热等。 疱疹:高出皮面、内含浆液,见于水痘、带状疱疹等。;瘀点;疱 疹 疱疹是有清澈液体的小水泡,可不规则地散步在皮肤上(水痘),或呈簇状群集分布(如带状疱疹及单纯疱疹)。;丘疹 疹丘疹是皮肤的小结节状隆起,可 见于水痘与天花早期。;其他体征:;第三节   传染病流行状况及其防控工作面临的挑战;传染病流行的灾难; 1347-1351年 鼠疫导致2400万人死亡;传染病控制方面的主要成就 消灭天花(1979年) 消灭脊髓灰质炎已有希望 预防和控制其他常见传染病 ;天花病人; ; 1910年人类与鼠疫作斗争; 血吸虫病曾得到有效控制;有关传染病的发现和发明: 1546年,意大利医生费拉卡斯托罗提出,疾病可通过健康人直接与患者接触传播,也可间接传播 1677年,荷兰显微镜专家虎克在显微镜下观测到细菌 1786年,丹麦生物学家奥托.弗里德里希.米勒最早著书描写细菌 1798年,英国医生琴纳发现接种牛痘,会对天花产生免疫力 1867年,消毒外科手术开始普及 1910年,德国细菌学家埃尔利希发现一种砷化合物能杀死梅毒螺旋体;1921年,卡介苗问世 1928年,第一种青霉素用于治疗。同年,百日咳疫苗诞生 1932年,德国化学家吉哈德.多玛克发明硫元素化合物能杀死链球菌 1935年,德国生物学家马克发现磺胺类药物的抗菌作用 1939年,美国微生物学家迪博发现抗菌素的抗菌作用 1944年,美国人发明链霉素 1955年,美国微生物学家索尔克制成脊髓灰质炎疫苗;(一) 发病率和死亡率变迁 1、全球 人类早期  传染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 20世纪末  传染病死因构成比由19世纪的50%-60%下降至10%以下;2、我国 20世纪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