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史学对日本的宏观影响(必威体育精装版版).doc

·中国传统史学对日本的宏观影响(必威体育精装版版).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史学对日本的宏观影响(必威体育精装版版)

PAGE  PAGE 13 中国传统史学对日本的宏观影响 乔治忠 —————————————————————————————————— 日本的古代史学,在中国传统史学的影响下产生。日本接受中国史学的输入之后,与本民族的文化相结合,形成具有日本特色的古代历史学,并且深刻地改变了日本社会历史的进程。因此,探讨中国传统史学对日本史学以及对日本社会历史的宏观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不仅可以深化对中国史学史、日本史学史的研究,更有助于对日本社会历史发展的特点做出突破性的探索。 一、中国传统史学的产生和发展——一个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的大问题 探讨史学起源的问题,首先应当思考史学在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产生与持续发展,需要怎样的社会条件和文化背景,这必须在中外史学比较的基础上才能做出允当的分析。史学在一个国家的存在,有两个不同的来源,一是本土上原发性的产生,二是从外国、外族传播而来,植入本国和本民族的社会文化肌体。区别这两种情况,确认历史学并不是在每一个民族内都会自然而然的产生,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 纵观整个世界史学的发展,自上古起即形成了两大最具活力的史学体系,一是以中国传统史学为核心的东亚历史学,另一是以古希腊史学为起源的西方历史学。上古的中国和古希腊,都是史学原发性地产生、并且得以持续发展的源头,将之与更早的文明古国却未能产生史学的古埃及加以比较,并且结合史学的本质特征综合分析,可以得出史学原发性产生的基本社会条件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比较完备的文字和可以运用的历法。文字能够使记忆的内容凝固下来,保持一定的面貌,避免口述往事那种不断流动、遗忘、添加渲染而无踪迹可以核查的状态。历法也是史学产生重要条件,没有确切时间的记载,记忆会散乱无章,毫无体系,终难成学。 第二,社会运行机制上产生了对于准确历史记忆的客观需要,或社会大变动、大事件引起系统性描述和记载的冲动,促使人们予以总结以及进行理性的思考。 第三,在追忆往事而渐次形成文字撰述的早期阶段,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造成较普遍的自觉记史意识与记事求真的强劲理念,历史学才能真正破土萌发,由可能性转化为现实。 上述三个史学产生的社会条件,第一项文字、记时方法的掌握与第二项社会重大变动事件的出现,在上古的许多民族都能够具备,惟第三项属于一种社会意识,能否具备的或然性很大,倘若错过时机,只能等待外来史学文化的影响。古埃及是最早的文明古国,文字产生甚早,远超前于其他古国,但始终未能独立地产生中国与希腊那样的史学文化。汤普森在《历史著作史》中指出:“埃及人从来就不是一个很喜欢写历史的民族”,因此古埃及虽有丰富的史料,例如大量的铭文,但没有产生自己的史学。“埃及铭文的历史价值必须经常细心判断,因为诸法老往往把他们祖先的事迹,归到他们自己名下。他门用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的方法很简单,磨掉石柱或墙壁上已记载的事迹中那位英雄的名字,然后刻上自己的名字就行了;或者把别人的功绩记录抄刻在另一块石板或纪念物上,把过去完成那些功业的真正君主的名字改成他们自己的就行了” (美)J·W·汤普森《历史著作史》,上卷第一分册第6页。 。这种行为,是中国古代最荒唐的皇帝也不可能做出的,由此可见,古埃及几乎没有记事务求真实的观念,缺此意识,即无法原发性地产生本民族的史学。 中国史学源远流长,西周初期,即产生对于历史反思的“殷鉴”意识,推动了历史文献的整理与保存。而史学正式产生的标志,是官方连续地记录其政权和社会所经历的事件,应是始于西周季年。中国准确的连续纪年的开端,为公元前841年,这一年西周政治上进入了特殊的“共和行政”时期。所谓“共和行政”,是“国人暴动”驱逐了西周厉王,朝政暂由共伯和执掌。据顾颉刚、徐中舒等史学家考索,共伯和实际就是颇具历史意识的卫武公, 顾颉刚:《史林杂识初编》第三十八“共和”条,中华书局,1963年,第203页;《徐中舒历史论文选辑》(下),中华书局,1998年,第1005页。 无论这种考证是否确凿无疑,共伯和既然能够在国乱之时安定局势,执政14年之久,随后将政权平稳移交给周宣王,则其见识、眼光决非平庸之辈,他在执政之初就一定明瞭此共和行政只是一个过渡时期,则有必要记录时政,以备将来查验,免遭谴责与祸患。因此可以推断:共和行政开始了按时间先后连续性的记载史事,从而也有了确切的纪年。 在先秦时期,历法率先在记日、记月上较有准的,纪年方法却很不完善,现存周代铜器铭文中所有的纪年,基本都是“维王”若干年的方式,但不能明确是哪一周王,因此,致使许多铜器制作年代的判断,成了聚讼纷纭的问题。很明显,这种纪年方法上的缺陷,只有通过连续性记事才可补救,从而形成准确的纪年。为什么中国古代准确的连续纪年始于“共和行政”?这只能是因为此时开始了官方的连续记录事务活动,这种记录史事的做法后来得以承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