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对人体的危害的调查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雾霾对人体的危害的调查报告雾霾对人体的危害的调查报告

PAGE \* MERGEFORMAT11 十面“霾”伏 ——关于雾霾对人体的危害的调查报告 组长:邓梓榆 组员:周明睿 胡周媛 刘斯琦 目录 目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387239789 引入语  PAGEREF _Toc387239789 \h 2  HYPERLINK \l _Toc387239790 雾霾是如何形成的  PAGEREF _Toc387239790 \h 2  HYPERLINK \l _Toc387239791 雾霾对人体的危害  PAGEREF _Toc387239791 \h 2  HYPERLINK \l _Toc387239792 如何减少雾霾对人体的危害  PAGEREF _Toc387239792 \h 3  HYPERLINK \l _Toc387239793 对策一:少出门  PAGEREF _Toc387239793 \h 3  HYPERLINK \l _Toc387239794 对策二:少抽烟  PAGEREF _Toc387239794 \h 3  HYPERLINK \l _Toc387239795 对策三:少开窗  PAGEREF _Toc387239795 \h 4  HYPERLINK \l _Toc387239796 对策四:选对口罩  PAGEREF _Toc387239796 \h 5  引入语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词人笔下幽美的迷雾在当今可不是什么受欢迎的主。近两年,尤其是2013年入冬以来,全国多地被雾霾天气笼罩,使得大地芳华失色、冰雪胜景蒙尘;而雾霾对人体的危害也逐渐受到大家的关注。那浓厚的迷雾中究竟隐藏着什么?而我们又该怎样预防呢? 雾霾是如何形成的 雾霾,雾和霾的统称。雾和霾的区别十分大。 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颗粒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视觉障碍的叫霾。霾就是灰霾(烟霞)。当水汽凝结加剧、空气湿度增大时,霾就会转化为雾。霾与雾的区别在于发生霾时相对湿度不大,而雾中的相对湿度是饱和的(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100%就可能出现饱和)。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雾霾的源头多种多样,比如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建筑扬尘、垃圾焚烧,甚至火山喷发等等,雾霾天气通常是多种污染源混合作用形成的。但各地区的雾霾天气中,不同污染源的作用程度各有差异。  HYPERLINK /link?url=UqrgOahVgcM1YxQts_CAZhkcVJ0NQtG4blciHn6S47v8mFIChFO_E1WLEYgM8RKv /link?url=UqrgOahVgcM1YxQts_CAZhkcVJ0NQtG4blciHn6S47v8mFIChFO_E1WLEYgM8RKv 雾霾对人体的危害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市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阚海东教授课题组在大气颗粒物污染与健康研究领域取得进展,结果显示,粒径在0.25—0.50微米范围内的颗粒物数浓度与居民健康危害的关系最为显著,且粒径越小,健康危害越大。 直径在2.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PM2.5)被认为是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据介绍,近年来我国多地发生严重雾霾天气,其中首当其冲的污染物是PM2.5。但粒径更小颗粒物的健康危害如何,目前尚无定论。课题组因此在我国某城市测量了0.25—10微米(即PM0.25—PM10)范围内23组不同粒径的颗粒物数量浓度,分析和比较了它们与居民健康风险的关系。 结果显示,粒径在0.25—0.50微米范围内的颗粒物数浓度与居民健康危害(尤其是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系最为显著,且粒径越小,健康危害越大。而粒径大于0.50微米的颗粒物数浓度与居民健康风险没有显著关联。 据推测,颗粒物的粒径越小,其对应的数量浓度和总表面积越大,越有可能吸附更多的有害物质进入人体;也有可能与不同粒径的颗粒物在下呼吸道的沉降方式有关,粒径小于0.50微米的颗粒物主要以扩散方式沉积,而大于0.50微米的颗粒物主要以撞击方式沉积。 这一研究结果提示,颗粒物中健康危害较大的可能是粒径小(例如小于0.5微米)、数量多的部分,而不是粒径大、质量重的部分。这为我国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提供了新的方向,即应该重点关注更小粒径的颗粒物,而不仅仅是PM2.5。 ——来自 HYPERLINK /13/1029/10/9CBK1Q2S00253B0H.html /13/1029/10

文档评论(0)

ganqlud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