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洋地名泛滥倒逼地名文化保护.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洋地名泛滥倒逼地名文化保护.doc

PAGE  PAGE 7 洋地名泛滥倒逼地名文化保护   2016年3月22日,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视频会议,对地名保护和整治工作进行了部署。   有关专家表示,地名文化保护终于被提上了日程,国家相关部门站在历史高度,对洋地名进行全面清理,不仅是方便市民生活的需要,更是对传统地名文化的敬畏!   洋地名频现中华大地   “有名,万物之母”。古人对于地名十分看重,所谓“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可能都是轻的。我们也看到,古人留下来的很多地名,有历史有文化有精神。   正如民政部部长李立国感慨的,地名是基本的社会公共信息,也是重要的文化形态和载体,在国家治理、文化传承、国防建设和国际交往等方面广泛发挥着重要作用。可看看现在的一些地名,简直不堪卒读。   中国城市化的一大问题就是高度雷同。??千篇一律的城市,更有千篇一律的地名。到很多城市,都能见到曼哈顿、威尼斯、香榭丽舍、地中海、泰晤士小镇等地名。这样的洋地名,与本地历史文化生态有何关系?   全国皆是“新村路”,到处都有“开发道”,有城市把名山大川汇总起来,然后按顺序起黄山、泰山、长江、黄河……看不到一点技术含量。   还有些地方,把土桥和八公里路合并起来,然后起一个名字叫“土八路”……类似稀奇古怪的地名,除了拍脑袋决策者外,其他人都摸不着头脑。   当下,洋地名泛滥,它不仅出现在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大城市的街头,连地处内陆的三线城市甚至小县城都遍布“欧洲小镇”。   西南某省会城市,不管是商业小区还是购物中心,洋名占的比例可不低。部分公交车站也以附近小区或者商场命名,从而出现“被洋地名”的现象。   近年来,地名文化出现了两种现象:其一,新建道路或商业广场“穿戴外国衣衫”;其二,新建小区也“戴上外国帽子”。一些饭店、超市也跟风而来,就连一些旧有的地名也为了跟风被换了个洋名,地名充满了“大、洋、怪、重”。   当我们的街头巷尾都是稀奇古怪的地名时,当我们的生活小区都是乱七八糟的名字时,我们的传统文化已经无处安放了。   老百姓为何反对稀奇古怪的地名?一方面,它们困扰了百姓生活。有些原有地名虽然显得灰头土脸,可是这些地名往往都沿袭几十年、几百年了,大家已经习惯,突然换了名字,就会影响到生活的便利。另一方面,它们丢失了传统文化。有的老地名可能不好听,但由于有着历史的沿袭,有着文化的色彩,也就有了十分珍贵的意义。令人痛心的是,这些老地名的消失速度是空前的。   2014年全国地名普查发布数据,1986年以来的近30年里,中国约6万个乡镇名字、40多万个村名被遗弃,永远地躺在了故纸堆里。   2013年民政部资料显示,1980年到2003年,北京消失的胡同地名近40%。空间地理和历史脉络,由于地名的消失而中断。当我们抛弃了自己的传统文化时,我们丢失的其实是自己的灵魂。   一些地方轻易乱改地名,导致许多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地名快速消失,这种丢弃传统、割断文脉的表现,对地名文化传承造成了很大的损害。   细加观察,凡商业化的楼盘取洋名,无非是营造国际化氛围,提高楼盘附加价值,利于项目推广。而公共性质的广场或项目取洋名,则更多地是出于时尚、高贵等的心理需要。   不管出于何因,这些都对一地传统文化造成了破坏,也影响到了该地区居民的文化认同感。“任性”改名的背后,暴露出的是畸形的政绩观和浅薄的文化观。   2007年第九届联合国地名标准化大会上,地名被正式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视地名文化,也就是在重视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历史!   中国高调整治洋地名   地名是一个城市的标签,是城市的名片,既反映城市厚重的历史文化,又承载城市的发展与变迁。近年来,洋地名的泛滥,不仅让人费解,也损害了地方的文化特质。   有关专家表示,国家相关部门站在历史高度,对洋地名进行全面清理,不仅是方便市民生活的需要,更是对传统地名文化的敬畏。   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在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的视频会议上指出,此次地名保护和整治工作将重点清理整治居民区、大型建筑物、街巷、道路、桥梁等地名中存在的“大、洋、怪、重”等不规范地名,并加强地名文化保护。   据悉,这项工作从2016年2月开始至2017年6月结束,分为动员部署、普查摸底、清理整改、健全制度、总结验收五阶段。其中,清理整改工作原则上于2017年3月底前完成,地名文化遗产确认或地名更名命名后,要及时向社会公布。   李立国希望在给路桥建筑起名时,能从中国历史中汲取灵感,尽量避免出现像“曼哈顿广场”这样的洋地名。   2015年5月,民政部副部长宫蒲光也表示,抓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按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来进行。   实际上,针对多地大量存在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