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交往控制感的理论构建及问卷编制.docx

大学生交往控制感的理论构建及问卷编制.doc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生交往控制感的理论构建及问卷编制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研究生课程论文 题 目:大学生交往控制感的理论构建及问卷编制 课 程: 心理测量 学 院: 心理学院 专 业: 心理学 学 号: 2022222222 姓 名: 张三 班 级: 2015级  PAGE \* MERGEFORMAT 12 大学生交往控制感的理论构建及问卷编制 摘 要: 在专家咨询和小样本测试的基础上,根据李田伟提出的中学生交往控制感的理论构想,编制了大学生交往控制感问卷;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构建了大学生交往控制感的理论模型,验证性因子分析证实了理论模型的合理性。经验证,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可以作为大学生交往控制感的测量工具使用。 关键词: 交往控制感 大学生 问卷 1. 前言 控制感是对真实控制的表征。在以往的国内外的研究中,对控制感的界定和测量都存在一些争议,并且出现了许多与控制感相关的个体动因概念,如Yoga(1946)的心灵和身体的控制(Control of the mind and body)、Rogers(1951)的自我决定(Self-determination)、Bandura(1977)的自我效能( self -efficacy)、Zen(1983)的自律(Self -discipline)、Langer(1983)的控制感知(Perception of Control)、Skinner(1991)的控制知觉、控制信念、甚至包括毅力、宿命论;等等(边玉芳,2003)。尽管这些构念的创建人都坚持其自身提出的构念的独特性,并给出了相当详尽的定义,但显而易见的是,这些纷杂的构念标签在内涵上存在很多的重叠之处,已有研究对控制感的测查也主要是从归因 (控制源)和个体能力(自我效能)的角度入手,控制感被看作是稳定持久的带有个性特征的,或是不稳定的具有特定情景性的概念(Hecldmusen J,Schulz R,1995)。目前,国内外大多数研究都用控制源或自我效能量表作为测量控制感的替代性工具。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已有研究中控制感的界定与控制源、自我效能相混淆(Rodin J,1986)。其中归因式的控制源测量工具包括 Rotter 编制的内在-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Internal-External Locus of Control Scale,I-E 量表);Pauthus 编制的控制圈量表(Spheres of Control,SOP量表) ;V.T.Crandall等人编制的智力成就问卷(Intellectual Achievement Responsibility Questionnaire,IAR 量表)(李建明,刘瑶,2003)。涉及具体领域的包括 Miller 等人编制的婚姻心理控制源量表(The Marital Locus of Control Scale);Campis 等人编制的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The Parenting Locusof Control Scale)等(朱皕,雷雳,2005).评估个体对自己能力的信念的效能问卷包括边玉芳(2003) 编制的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刘逊(2004) 编制的青少年人际自我效能感量表( AICSE)、谢晶(2004) 编制的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问卷,等等(童辉杰,2005)。这两类量表作为控制感的替代性量表,不仅不符合控制感的操作性定义,而且其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I-E量表所做的因子分析研究结果极不一致,该量表在结构上就存在问题;而以大学生为被试编制的I-E、IPC、SOP 量表的内容、形式及阅读水平上都不适合其他被试群体(沃建中,林崇德,马红中,2001)。前已述及控制感区别于控制源及效能感,因此交往控制感也区别于交往效能感,故对人际交往控制感的测量不能采用以上两种人际交往效能感问卷。需要开发专门的交往控制感测量工具。关于中学生的交往控制感的问卷已有李田伟(李田伟,2007)编制的版本,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可以作为中学生交往控制感的测量工具使用。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希望改编李田伟的《交往控制感问卷》为适合大学生施测的问卷。 2. 对象和方法 2.1 大学生交往控制感的概念界定 综合国内外研究,所谓控制感就是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努力等内在因素在影响和决定外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的认知和评价。控制活动是具有情景性的特定含义,它总是针对一定的对象或事件的。我们认为在人际交往中也涉及对交往活动的控制感问题。因此,我们将这种控制感定义为交往控制感。交往控制感就是在交往活动中,个体对自己的角色认知能力、情绪行为调控能力及自身交往需要、交往兴趣等内在因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