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个虚词规律总结(高考文言通用)18个虚词规律总结(高考文言通用).doc

18个虚词规律总结(高考文言通用)18个虚词规律总结(高考文言通用).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8个虚词规律总结(高考文言通用)18个虚词规律总结(高考文言通用)

虚词 而 连词 1.表并列:又(名词+ “而” +名词 ;名词位置可对调) ①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2.表递进:并且(名词+ “而” +名词:后名词比前名词程度更深)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表转折:却(……, “而” ……)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 4.表修饰,即连接状语(名词+ “而” +动词)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5.表顺承(…… + “而” +…… )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以 连词 1.表并列:又 2.表递进:并且 3.表修饰 (形容词 + “以” + ……) 4.表顺接:“而”(动词 + “以” +动词/形容词) 5.表因果:因为 6.表目的:用来   介词 1.“用” (表手段) 2.“把” (表对象) 3.“因为”(表原因) 4.“在” (表处所) 5.“凭借”(表依据) 何 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 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③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 2.宾前,可译为“哪里”译时,何要后置。 ①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②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③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3.(动词 +“何” + 形容词):“多么” 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动词 +“何” + 名词):“什么” ①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 ②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疑问副词 句首或动词前,常表反问,可译为“为什么” ①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乎 语助 乎 +(问号/?)译为:吗 乎 +(句号/。)译为:吧 乎 +(感叹号/!)译为:呀 句中:表停顿 介词,相当于“于” 形容词/副词 + “乎”: ……的样子 乃 用作副词。 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译为“才” ①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悉使蠃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赤壁之战》) ③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译为“竟然”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桃花源记》)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 3.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译为“仅” ①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 其 译为“他的” (“其” + 名词 )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为“他” (“其” + 动词/形容词 ) ①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指示代词 表示近指,译为“这”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 译为“其中的”,(“其” + 数词 ) ①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副词 1.加强祈使语气,译为“还是” (“其” + !) ①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②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2.加强揣测语气,译为“大概” (“其” + ?) 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3.加强反问语气,译为“难道” (“其” + ?) 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③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连词 1.表选择,“其……其……”译为“是……还是……” 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②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 2.表假设,译为“如果” ①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 且 连词 1.表并列:译为“又” ( ……, “其” ) ①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yongwxiaj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