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数学论文2012数学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2数学论文2012数学论文

PAGE  PAGE 10 【数学论文】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衡阳市珠晖区建湘小学 陈 昕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组织的传授技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活动,而优质的课堂教学能给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效,是笔者从教以来一直追寻与思考的问题,我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 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投入学习 因为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对任何事物的兴趣不能具有持久性,注意力易于分散,所以新课程实验教材就注重这一心理特征,编排了主题图,那么,我们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教学内容,依据教材,也可依据学生身边的素材,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情境中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和方法,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学学习当中。 创设情境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将教材中的主题图或精心设计的其他情境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可以设计师生间的互动游戏;还可以是学生间的互动等等。 比如:我第一次在教学人教版新课标第八册“等量代换”第一课时时,我创设的情境是师生互动游戏: 我手拿一部手机,问学生:“我用手机和你们的中性笔交换,你们愿意吗?” 学生很高兴异口同声地回答道:“愿意!” 我马上回答道:“我可不愿意呢,谁能说说为什么吗?” 学生答道:“因为手机贵,中性笔便宜些,所以你当然不愿意将贵的换成便宜的啰。” 我肯定地评价道:“你说得很对!也就是说一部手机和一支中性笔的价格这个量不相等,所以就不能交换。如果我用一个与中性笔价格相等的本子和你交换,那行不行呢? 学生回答道:“那你肯定愿意啰。” 我借势揭示课题:“这就叫做——等量代换。” 通过师生的互动游戏创设情境,学生从生活中的经验很轻松地理解了“等量代换”的含义。 我第二次教学这个课题时,将《曹聪称象》的动画故事视频制作成课件播放给学生看。看完后,提问:“为什么曹聪只称石头,而不称大象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呢?” 学生回答道:“因为大象的重量等于石头的重量”。 我肯定评价并揭题:“你说得真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等量代换。” 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既形象又直观,学生在曹聪称石头的过程中,很自然地理解了大象的重量等于石头的重量这一“等量代换”关系。 总之,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中自主地、能动地探索、发现,在情境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 学习内容生活化,让学生感受与生活的联系 本来,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作为教师,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使学生对数学感到不陌生,化枯燥的学习为生动地接受,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教师可借助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 比如我在教学人教版新课标第八册“植树问题”时,需要学生先掌握“间隔”这个概念,我设计的是:要求学生将左手或右手展开,并提问:“5个手指有几个手叉叉?”学生毫不犹豫地回答道“4个手叉叉。”我高度地评价道:“你们真聪明。请看黑板。”我拿起粉笔在黑板上边画边解释:“如果我用一条线段表示你们的手掌,两个端点表示你们的大拇指和小拇指,在线段的里面分别画三个点表示你们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实际上,这些点与点之间的空挡就表示你们的手叉叉了。数学上把这些空挡取名叫——间隔。”紧接着我要求学生找教室里的间隔、操坪上的间隔、出示的课件里的间隔,学生很轻松地回答。 我反思成功之处在于:将生硬的数学概念融入学生熟知的生活事件中,同时又从这些生活素材中提取数学知识,学生自然学得轻松自在,运用自如,真正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如,我在教学人教版新课标第七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时,出示课件例题:光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乘车去公园秋游,一套车票和门票49元,四年级一共需要104套票,大约需要准备多少钱呢? 我让学生根据三年级学过的估算知识自行列式估算,然后指名汇报并说明想法,学生边说,我边板书。 生1: 将49估成50,104估成100,所以49 × 104 ≈ 5000 (元) 生2:将49估成50,104不变,所以 49 × 104 ≈ 5020 (元) 生3: 49不变,将104估成100,所以49 × 104 ≈ 4900 (元) 生4: 将49估成50,104估成110,所以49 × 104 ≈ 5500 (元) 我及时给予评价:“你们真棒!想出这么多的估算方法。为了便于记住这些方法,我们给他们取个名字好吧。” 学生个个跃跃欲试,争先恐后。 生1:上面的第一种估算是将一个因数估大,将另一个因数估小,我把它取名叫“大小估”。 生2:第二种估算是将一个因数估大,另一个因数不变,我把它取名叫“大估”。 生3:上面的第三种估算是一个因数不变,将另一个因数估小,我把它取名叫“小估”。 生4:上面的第四种估算是将两个因数都估大,我把它取名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yongwxiaj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